投稿

【书评】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11-29 11:36:14

李 浩

作家穆涛从事历史散文写作多年,这本《中国人的大局观》是作者的最新成果。得益于多年系统研读,作者对先秦两汉历史多有心得,议论持正;散文笔法结实通透,具有常识常理的视角。展卷开合之间,读者置身经典建构的历史现场,汲取历史智慧,感受文明脉动。

如果说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密码,那么文史原典就是文明的“密码本”。收入本书的第一辑文字围绕《春秋》,第二辑围绕《尚书》和《诗经》,最后一辑追溯上古史,探源中华文明。作者从四象、四季、端午、二十四节气到天文历法等逐步深入,进而探究历史的春秋大义。

书中以“时间”主题开篇,从原始的计时工具“表”说起:“棍子被垂直竖立在地面上,立竿见影,‘光阴’被捕捉到了”。光阴是被一格一格计算的,于是就有了“时间”。作者结合字形字义、民风民俗来理解节气时令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认为古人对天地间自然现象的认知,在今天看来明显受到科学能力的限制,但其中包含的哲学思考颇具魅力。由时间计量到节令历法,从天象观测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物切入,逐步贯通,令人顿生“原来如此”的通透感。

走进经典,重新认识那些我们熟悉的历史文化——天地四时、家国天下,把零散的知识点连成一条线、汇成一张网,进而了解历史的源流、文化的逻辑,令人有所发现和领悟,温故而知新。

叙事文学讲究见人见事见精神,历史散文也不例外。史海泛舟,作者念念不忘的还是“中国智慧”。分析“庖丁解牛”的故事,作者提出文章要写得“中肯”,把握规律之外,关键在磨砺的过程,“过程磨砺人,也涵养人”。谈到丝绸之路,作者引用中外文献分析其内涵,历数丝路带来的中外物产大流通;同时,“丝绸之路得以宽广和壮大,是接着地气的,和民生息息相关”。作者由汉代察举制谈及科举考试,认为科举制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进步意义: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有助于阶层流动;经典研读对官员是很好的知识和能力训练,有益于国家治理,而且推动形成了中国人重视读书的传统,从而为“书香中国”建设找到历史依据。

作者擅长抓住关键细节,阐发历史文化内涵。通过《越绝书》“以玉为兵”的记载,作者指出这段材料既讲述古代兵器的演变历史,同时也包含着止戈为武的大国智慧。作者还通过对其他学者成果的引证,探及20世纪考古新成果对夏商周三代和五帝时代研究的补正和深化,由文入史,又由史触及考古,显示了作者打通文史哲的探索和努力。在“给力的细节”中,通过《史记》与《汉书》材料的比较互见,来看历史人物的几个侧面,可圈可点。这样正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案例很多,作者选择这些材料、评述这些史实着实走心。

好文章都是有思想的,“如同植物的果实,成熟饱满才有价值”。作者努力践行自己的这一主张,在古典河流里感受水温,在历史之旅中思考沉淀,把文章格局从时空两个维度伸展开来,又用流畅的语言,在常识层面与当代读者分享历史智慧,展示文化之美。

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的历史时空广袤无垠,希望作者的文史溯源之旅能有更多新发现新成果,为文化自信自强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人的大局观》,穆涛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