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思政“金课”讲出“时代味”——甘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2-12-08 10:12:55

原标题:思政“金课”讲出“时代味”

——我省全面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

会宁县学生表演红色教育节目。 本文资料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尹晓军提供

参加“线下重走长征路”活动的教师在迭部县城关小学给学生讲红色故事。

榜罗镇会议纪念馆前,讲解员为小学学生进行讲解。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通讯员 尹晓军

如何让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大思政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构建“大思政”格局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理念,打造出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

  理论和实践“融圈破壁”,“大思政课”有声有色

在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崔明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课上,除了耳熟能详的教学案例,还会有许多发生在兰州本地的故事,让学生们觉得新奇,产生一种“历史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感觉。

“中国之治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体现着对解决人类面临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在兰州理工大学今年开设的“四史”课程《改革开放史》中,思政课教师高瑛聚焦新时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让思政课堂更加鲜活。

……

讲好思政课,首先要解决“讲什么”的问题。近三年,我省共出台各级各类思政课建设相关文件154份,基本构建起思政课改革发展的制度体系。同时,成立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并遴选146名专家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及8个分教指委,深度挖掘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

思政课只有融入师生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对此,兰州交通大学构建了特色鲜明的“4+X”课程体系,即4门思政理论课必修课和拓展性配套选修课程体系,将思政课教学与人文通识课程相融合。同时,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还从供给侧探索推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课程“含金量”。

兰州理工大学则依托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中心,上线了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开设了“四史”思政课以及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通过挖掘生动育人元素,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圈破壁”。

  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大思政课”有滋有味

思政课要怎么讲,才能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

我省全力推动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的有机协同育人格局,不断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作为我省小学、初中、高中必修内容实现全覆盖。同时,我省8所高校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11所高校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各地各校还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活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改革典型案例。

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近年来,我省坚持选优配强的工作思路,着力配齐配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构建起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师培训频次。

“经过努力,我们已经落实了思政课教师三年一轮培训目标,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初步形成。”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此外,全省大力实施“思政课名师培育计划”,通过建立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注入新动力。

据统计,全省共培育建设了50个省级大中小学思政名师工作室和53个县校级思政名师工作室,每个名师工作室每年招收10名以上学员,3年累计培养思政课教师1500名。如今,许多年轻思政课教师已成长为学校“思政骨干”。

  深挖红色资源鲜活“教材”,“大思政课”有根有魂

“这里是‘曲环工委旧址’,我们家就住在这附近……”在庆阳市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的环县革命斗争史展室,“小讲解员”六年级(2)班学生龙妮在给同学们声情并茂地讲解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

作为我省革命老区,庆阳市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创建红色教育基地、开发红色教育课程、实施红色育人工程、传承发扬南梁精神。南梁精神以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庆阳广大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之源。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广泛深挖红色资源鲜活“教材”,推进“长征精神”“南梁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等融入教学,让广大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感知式的思政课堂中赓续红色血脉、增长知识才干。

此外,我省还在大中小学组织实施了“红色基因传承行动”,建成53个红色基因研究中心、477个红色基因传承阵地,组织主题宣讲、电影展播、社会实践等4.6万场次,参与师生2900余万人次。

前往肉羊养殖场、中药材“百草园”,学习非遗扎染技艺……定西市陇西县渭州学校的学生们“打卡”多个校外实践基地。目前,该校通过“校车+实践”的方式串联起20多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大课堂”涵盖了传统文化、红色故事、现代科技等教育主题。“这些实践活动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学习成长。”渭州学校校长郑国栋说。

如今,从大学到中小学、从线上到线下,我省不断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网络引领、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绽放新时代思政课新活力,广大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