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雷泉
老家屋后是309国道,紧挨的就是典型的黄土山。
一路之隔、后墙正对的小山头上,两三百棵侧柏、松树屹立,染绿山头。
据说四十多年前,那山头就曾有过几棵人工栽植的绿树。后来,树无人浇水管护,干枯致死。之后,小山头无一丝绿树遮掩,风一刮,都能吹起黄土。
新世纪来临,年已古稀的父亲结束省城打工的日子,回老家生活。一天,他突然宣布要绿化山头,说每年栽二三十棵侧柏,只要有愚公精神,山渐渐就绿了。父亲的倡议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大家说,那光秃秃的山上,铁锨挖出的黄土没有一丝湿气,都能扬起飞尘,根本栽不活树……
父亲坚持:绿化可稳固山体。
春天,万木复苏。父亲一个人在山头栽了一些小树苗。天旱时,用塑料桶往山上提水,浇灌小树苗。干山上有几棵小树苗居然活了,迎风摇曳,为山头增添了绿意。历经艰辛,有树活了,种植者更有信心了。
每年春季植树,年老的父亲总冲锋在前,劲头十足。家人一起动手,父亲很开心,说子女、孙子们支持他的事业。植树造林,是老人心目中的事业。栽树,能突击干。树要成活,关键平常要下大功夫,要精心管护,像呵护孩子一样照顾每一棵小树苗。
太旱了,树不易成活,一年下来能活个三分之一就不错了。以后,若遇上旱天,还会枯死。
山高,沿陡崖修了一条蜿蜒曲折的“之”字路。缺水,选了一块平坦地方,挖了大土坑,抹上水泥,成了蓄水池,并在水池上侧的土坡上预制水泥集雨面。一下雨,集雨面上的水全流进池子里,再用塑料桶舀水浇树。若下大雨,“老小孩”一定满是兴奋地打电话给儿子报信,这次下美了,聚了满满一池子水,把每棵小树浇了个遍。绿化成了父亲生活的有机体。
父亲有雅兴,山头上平整一块土地,自制安装了石凳、石桌,说是观望苑川河,放松眼睛。
松树长得缓慢,儿子拉来了十多棵国槐栽上。只成活了三棵,又被人砍去两棵,仅剩了孤零零的一棵。父亲说,这儿适宜栽松柏。
靠天生长,老天吝啬不降甘露时,耄耋老人就提着塑料桶,攀爬险陡小路上高山,缓慢地沿着蜿蜒小路,执著地提水浇树。
凭着韧劲,生存能力强大的一棵棵小树扎住了根。十年坚持下来,成活了两三百棵树,远远观望,小山头有了绿色,小山头活了!
壬辰年大年三十晚上,子孙们作决定:不让八十岁的老人再提水上山浇树。
浇树的活,大家想办法用水泵、塑料管子抽水上山。现代技术威力大,哗哗响的清水浸润着干干的树窝。一棵棵干渴的树苗喝着清凉凉的水,随风摇曳,开怀大笑。浇树人尽管曝晒在阳光下,尽管山风吹起泥土,尽管泥水溅到了衣服上,可此时的心情恰如那自由的风、那奔腾的水、那翠绿的树一样,畅快奔放。
山头人影晃动,浇树、拔草。父亲快乐地站在院中,抬头观望。翠绿的枝叶站在山巅,在向培育者招手、点头致意。有时父亲会搬把椅子,坐在院中,静静地看山。
四年前父亲去世了,山头的树还在,叮嘱的话还在:每年坚持浇两次水,春头上一次,天冷浇个冬水,一年浇两次,就能活。
子孙们坚持做到了。
今年到七月份还没下一场透雨。而我家屋后山头上一棵棵松柏茁壮成长,一枝枝挺拔的绿色醉人眼球。真佩服松柏耐旱。得益于去年浇了冬水,今年万物复苏时又浇了春水。凭借人工雨露,加上松柏坚韧不拔,绿色傲然摇曳。
这一片绿色,让人喜爱、欢畅。
一大早,三哥发来三张照片。一根奶白色的塑料管头直直喷出了一股清水,树窝里的枯草上有了水的滋润,显得柔软、舒服。柏树绿色枝叶经水冲洗,叶鲜绿了,树干湿润了,一棵棵绿色生命正在享受阳光雨露。
下午赶到老家,站在山根处仰望山头,一棵棵松柏挺拔翠绿。这次年中浇水,真是太及时了。浇水不易,背管子上山,协调水源,要一棵一棵、一台一台地浇。受点累,出点汗,沾点泥,值!因为得到了精神上的嘉奖。
这些树,是父亲老年在黄土山坡上抒写的又一篇让人眼亮、给人教益的杰作,是父亲留给子孙的精神财富。
眼前浮现出父亲静静坐在院中的镜头。那时,父亲内心是喜悦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一边看,一边想,童话《金胄山上的小柏树》就诞生了……
今天,头戴布帽的三哥又在山上浇水,和父亲写的童话里的人物一模一样。
大旱遇甘露,一棵棵绿树精神抖擞,伴着轻风摇曳,刷刷地笑,身上沾满泥土的浇水人满含笑意,就连大路上来往的行人心底里也透着舒服。
弹指二十年,植树、浇水、锄草已成为一种习惯。
天地自然和谐,人树相乐,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