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兰州都市圈 培育区域增长极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2-12-09 10:15:18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打造兰州都市圈 培育区域增长极

张举国

依托城市资源禀赋,强化区域规划引领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产业分工协同发展;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助力城乡一体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作为甘肃经济实力最强、发展条件最佳的重点区域之一,兰州都市圈是带动甘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建好兰州都市圈,可以为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增添动能,带动全省协同联动发展。

依托城市资源禀赋,强化区域规划引领作用。根据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培育发展特色城市产业体系,有效发挥区域规划的引领作用。一方面,根据兰州市和周边地区的人口分布现状及人口流动规律,依托城际快速干道,加快构建高铁、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逐步建成兰州市主城区与兰州新区、白银、定西、临夏等周边城区1小时经济圈,以交通条件的改善来实现区位条件的改善,扩大都市圈人口通勤范围和通勤能力,加强都市圈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提升中心城市辐射范围。另一方面,基于地区资源禀赋和自然地理环境加强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原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石油化工全产业链及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核产业等新兴产业,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通过涓滴效应,推进中心城市发展优势逐渐向周边地域城市群扩散,逐步形成贯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导产业分工协同发展。针对兰州对周边城市辐射效应不突出的短板,要依靠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编制都市圈规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引导要素资源有序地向中心城市周边地区扩散。一方面根据兰州都市圈综合经济实力偏小的现状,有选择地承接沿海地区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产业转移,紧抓“一带一路”机遇,通过成本和政策优势吸收滞留在低端服务业的额外劳动力,加强生产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关联度。要通过产业转移和扩张,实现省会城市的核心集聚。另一方面要在明确核心增长极为主的前提下,加快榆中这一兰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步伐,提高兰州新区建设发展水平,培育皋兰、陇西、临洮、永靖等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促进形成独立功能节点,通过产业技术应用和生产水平的提高来建立核心优势,推动大中小城市在都市圈形态下协调发展和一体联动。

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人口流动受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等影响。拥有良好的城市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培育发展现代化兰州都市圈,必须从提升其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着手,要参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提升兰州市中心城市建设水平,鼓励兰州市发挥Ⅱ型大城市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科学管理、合理规划引导首位城市良性发展,消除资源环境瓶颈,减小人口集聚带来的负面影响,加快提升功能品质、发展能级和人口经济密度,增强其对资源要素的承载力,结合强省会行动,将兰州市打造成为全省人口聚集区、产业聚集区、资本聚集区等全要素配置中心,全面提升兰州市经济发展实力、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助力城乡一体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不仅是吸引人才的关键,更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对政府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然而,从兰州都市圈以及甘肃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完全一致的公共服务水平是不大现实的,这决定了其实现路径应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纵向维度上,要以都市圈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为导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发展,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和有效供给能力。横向维度上,通过制度、政策上的一体化建设,推动社会治理由单个区域向都市圈协同治理转变,建立都市圈统一的公共事务治理联动平台,推动实现都市圈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

(作者为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