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艺术杂谈】守翰墨正道 书时代新风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12-09 11:46:19

张万胜

笔墨当为时代而挥、为人民而书。

新时代为我省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古往今来,优秀文艺作品必然是时代精神和艺术表达有机统一的结果。作为中国文化表征的书法,也是最直指书写者心灵世界、投射人格胸襟的艺术,只有把时代审美价值注入美的笔墨表达之中,作品才有灵魂,思想和艺术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传之久远。

甘肃书法历史资源悠久丰厚,包括以张芝索靖为代表的帖学源头、以赵壹《非草书》为代表的书论源头、以汉简写经为代表的简牍残纸源头等。在诸多历史资源中,最具影响力和创研价值的,是简牍、写经、残纸、石窟题记等敦煌书法遗存。敦煌书法时间跨度一千多年,而且有清晰的延续脉络,是中国书法文化的基因库,也是见证书体发展演变的样本库和参照系,这是其他任何书法资源形态所不具备、其他地域所难以比拟的。敦煌书法宝库的丰富资源,正是“敦煌书法学术”品牌建设的依托所在。

与碑帖学主流相比,敦煌书学还处于相对边缘的态势,敦煌书法的富矿亟待开掘扬启。书法研究区别于文物考古,也不同于文献史料考证,重点应侧重在书法美学价值的发现和利用上,敦煌书法遗存的研究也应从书法审美的视角来进行观照。从偌大敦煌宝库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需要有鉴别思辨的能力,还需要有审美的眼力和定力。要谨防将敦煌书法元素标签化,取法不能流于肤浅,更不能盲目跟风。要深入研究敦煌书法线质墨韵的美学属性,感悟这些审美意象生成背后的时代成因和美学精神。

尤其珍贵的是敦煌艺术宝库中存留着大量的日常书写墨迹(仅敦煌写经就包含由晋、十六国一直到北宋墨迹5万余件),相对于流派风格高度成熟的主流法帖,这些简牍纸片上散发的自由奔放、率意天成的书写意趣和笔墨韵致,为当今的书法创作出新提供了独特启示和丰富供给。研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审美取向,从敦煌书法中汲取所需创作元素,捕捉与当下多元互融时代的契合点,经过长期的消化吐纳,最终转化为自己的创作语言,形成当代的、个性的笔墨表达。

守正创新是文艺的根基和生命。不同的艺术门类,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和表达要求,对书法艺术而言,守正就是恪守中华翰墨正道,继承千年传统经典,而创新就是要在秉承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独特艺术形式,这种艺术离不开与我们朝夕不离的汉字载体,离不开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文字内容,回望传统经典,甲骨陶片、魏晋尺牍、敦煌遗书等,既是书家精神的外化,也是现实生活的映射,每个时代、每个艺术家的作品都与“今天”关联着。因此,书法创作创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时代、面向人民、回归生活。书法艺术工作者要从时代之变、中国之变、甘肃之变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以创新笔墨展现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大力建设“书法陇军”是不断推出艺术精品的关键。近年来,甘肃大力实施“书法陇军”人才培养工程,书法艺术工作者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综合来看,甘肃书法历史资源多、深研利用少,作者数量多、领军人才少,常规书写多、精品力作少的“三多三少”问题还比较突出。甘肃书法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任重而道远。要坚持“根植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原则,结合甘肃书法发展现状细化人才培养计划,抓好艺术普及、创作研修、国展骨干等分层培训,尤其要重视中青年优秀创作人才的发现培养。要进一步完善评奖激励等工作机制,畅通书法人才成长渠道,逐步推出德艺双馨的甘肃书法代表性人物和领军人才。要将敦煌书法的创作研究纳入“书法陇军”工程建设规划,全面提升地域书风创作实践。

伟大的时代呼唤正大气象的笔墨。新时代要求书法艺术工作者坚持良好的价值操守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伟大实践中寻找创作原动力,从敦煌艺术宝库中汲取丰富的创新营养,涵养正气,砥砺品格,创作出更多具有甘肃特色、陇原气派、西部风格的艺术精品。

(作者为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