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 ——访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焦盛荣

来源/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2-12-11 09:28:09

原标题: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 ——访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焦盛荣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近日,甘肃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焦盛荣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甘肃政法大学作为省属本科政法类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造就高素质法治人才的使命,学校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奋力书写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根本。”焦盛荣说,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人才工作最根本的政治优势,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首要原则。校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党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评价等配套政策,形成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要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为人才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实现党建思政工作与人才队伍发展深度融合,使各类人才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是关键。”焦盛荣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把人才强校战略作为学校发展的优先战略,高站位谋划学校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高起点打造吸引和聚集人才的创新平台,高标准建设符合本校特点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评价政策体系,高质量推进人才服务、人才管理各项工作。要全面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人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着眼高水平政法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以稳定现有人才队伍为基础,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根本,以引进拔尖创新人才为抓手,为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障。

“固本强基内培外引是重点。”焦盛荣说,目前,我省人才总量占比较低,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难度较大,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统筹各类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方面,立足于“本土育才”,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实施“飞天学者”“文翰学者”等人才分类培养工程,着力培养高水平领军人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学校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飞天学者”等各类人才126人次,初步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创新引才方式,对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和特殊急缺人才采取特事特办、一事一议政策,提供配套保障等。加大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10万-50万元的引进费用、1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用,重点引进一批“双一流”高校优秀博士研究生,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是导向。”焦盛荣表示,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入手,找准突破口。要坚持“破五唯”与“立新标”并举,突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作为人才评价的导向和“指挥棒”。完善细化人才分类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研究制定不同类型的人才评价体系。做到精准施策、量才使用,汇聚各类人才共同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是保障。”焦盛荣说,只有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才能保证人才留得住、长得快、用得好。校党委要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尽最大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创造条件,充分展示爱才之心、引才之切、用才之诚。树立荣誉激励导向,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提升人才服务保障的精细化水平,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