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王倩贞 王卓香 记者王斌报道 近年来,甘肃省通渭县义岗川镇立足有利资源和特色优势,紧紧围绕草畜产业扩规模、强龙头、延链条发展目标,把肉牛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抓紧抓实,铆足“牛”劲求突破,奋发有为开新局,走出了一条牛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振兴之路。
大雪时节,刚经历了一场大降温的西北大地,冷气逼人,而通渭义岗川镇簸营村通锦养殖专业合作社内却活力十足,干净整洁的标准化牛舍里,合作社负责人宋振军正穿梭在牛舍间巡诊、清洁、喂食,忙个不停。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然嚼食着草料,看着肉牛一天天变肥变壮,宋振军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力争明年把肉牛养殖规模突破400头,这样也能带动村里更多群众通过养牛或者种植饲草增加收入,让大伙儿实实在在享受到牛业振兴拉动乡村振兴的红利!”宋振军信心满满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股满满的“牛”气。
合作社成立以来,宋振军通过集中流转土地种植牧草和向农户订单收购青贮玉米等饲料的形式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相继和村里165户农户达成种养协议,签订饲草玉米订单720吨,年均收购农户秸秆2100余吨,农户户均增收2300元。目前,合作社养殖肉牛280余头,预计年收入160余万元,可辐射带动周边255户农户发展养牛1007头增收致富。合作社的成立让村民在集体经济中从过去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协议订单也让他们有了稳定的收益,生活越过越“牛气”。
“合作社的饲料大都是村里农户的秸秆或者玉米。每年秋收后,粮食出售完,秸秆还能卖给合作社喂牛。”采访中村民马伟明对记者说,秸秆出售既不浪费资源又环保,还能赚一笔钱。
“粮改饲”种植技术和粪污利用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让秸秆青贮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既有效解决了畜牧养殖饲料问题,又解决了秋收后秸秆回收困扰,从而实现了从“一方带”到“多方赢”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为推进肉牛产业更好辐射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近年.来,甘肃通渭县义岗川镇因地制宜,以全县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契机为抓手,突出政策引导、规划引领、示范带动、群众参与,先后发展家庭示范养殖户1300余户,规模化养殖基地13家,培育农牧业合作社70家,家庭农场9家,累计牛存栏1.43万头,年出栏 5000头,产值达到6000万元。
“下一步,将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导产业,继续按照全县肉牛三年倍增计划,持续鼓励扶持养殖大户变营销能人,探索成立服务肉牛产业发展的中介、服务、营销机构,提高畜产品销售力度,让本地肉牛‘养得住,卖得出’,促进全镇草畜产业健康发展,全力推动全镇养殖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义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