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陇东粮仓”的守卫者——记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马建科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12-14 10:41:17

“陇东粮仓”的守卫者

——记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马建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通讯员 李芳芳

日前,农业农村部通报2019至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情况,平凉市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马建科榜上有名,成为陇东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作为农民的儿子,马建科从小跟随父亲在田里劳动,目睹了父辈们埋首耕耘、劳作四季的艰辛,也见证了落后的生产条件对农业丰产的桎梏。

工作26年来,他致力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倾其所学守卫“陇东粮仓”,用实际行动争做基层科研的践行者、良种繁育的引领者、基层推广服务的提升者,生动诠释了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担当和情怀。

在助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马建科先后获得“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甘肃省最美农技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等诸多荣誉,主持完成或参与实施的多个科研项目荣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

做基层科研的践行者

灵台县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是陇东地区冬小麦高产县之一,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但同时,也面临着冬小麦品种布局欠合理、结构不稳,高产优质主推品种缺乏的局面,这让身为灵台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的马建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他带领同事立足全县农业生态环境,针对山川塬不同土壤类型,先后与省市农科院、省农技推广总站、省科学院、甘农大等产学研合作单位牵手协作,探索建立“农业专家+农技人员+试验示范基地”的推动机制,引进80多个适应性强的新品种,带领32名农技人员实行科技承包责任制,从播种到收获全程实行精细化管理。

同时,采取有精准目标、有科学方案、有详实记载、有全面总结的“四有”标准化模式,经过五年的“精耕细作”,建成了全省首屈一指的具有陇东优势特色的冬小麦百亩核心试验田。

几经实践检验,从中优选出具有明显地域优势的“三抗一丰”品种进行推广,最终确定铜麦6号、普冰151、灵选6号、灵台4号、陇原235为全县的主栽品种。

今年春夏,记者两次到访位于灵台县什字镇千亩冬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生产基地。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夏收,这片示范区交上了亩产448.72公斤的优异成绩,为灵台县的“十七连丰”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年来,在马建科的主导下,依托建立的示范基地,灵台县全面落实全程共建共管共享措施,不断推进良种良法与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新型主体培育与基地创建紧密结合,先后建成万亩示范基地2处5万多亩,千亩核心示范区12处3万多亩。

同时,创新推广“高茬收割+秸秆翻压还田、机械深松耕+复种绿肥、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选用良种+药剂拌种、一喷三防+统防统治、规范化机械条播+宽幅匀播”六大集成技术120万亩次,直接增产粮食560多万公斤,大大提升了科技助农的集成效应。

通过马建科等农技人员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灵台县先后成功打造了10万亩国家级绿色标准化原料(冬小麦)生产基地、10万亩陇东优质良种繁育基地,20万亩省级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30万亩区域粮食功能区展示基地,走出了一条政府推动、群众参与、主体扶持、技术示范的旱作农业一体化发展路子。

做良种繁育的引领者

良种是作物增产的首要因素。有着26年农业科技推广经历的马建科,始终把目光聚焦在灵台小麦产业链良种“芯片”工程的培育上。

“良种繁育是品种选育工作的放大和延续,再好的品种没有推广覆盖面和实际应用率,实现成果转化,就难以体现良种的根本价值。”马建科告诉记者,相较于普通大田推广种植的品种,作为种子进行繁育的良种,其质量标准更高,操作更加规范,要在繁育推广过程中严防品种混杂、退化,保持良种的纯度和优势以及丰产性能。

为了从源头上保障种子质量和生产安全,马建科积极引导建立良种繁供体系,通过与产学研合作单位联合共建、资源共享,形成了“推广部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紧紧抓住引试、繁育、推广、销售四大关键环节,全力促进良种基地与生产基地同步共建。

2019年以来,灵台县相继在7个资源丰富、群众科技认识好的乡镇建立了12处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总规模达2.3万亩,年均繁育小麦良种200多万公斤,有力保障了当地及周边县区20万亩小麦的生产用种需求。

在促进良种繁育建设的同时,马建科更加注重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引导良种企业走市场化、品牌化发展路子,建立科学严谨的种子繁育加工制度,大力实施合同式、订单式良种繁育模式,使灵台县冬小麦良种保持了优质的地域特色和优秀的种质特色。

目前,县域良种企业已经与陕西、甘肃、宁夏和陇东各县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良种繁育亩均实现收入过千元,极大地拓宽了灵台县广大农民的增收空间。

做农业科技的推广者

农业科技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关键。如何打通农技推广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关键在基层,核心在机制。

近年来,马建科边实践边探索,通过全过程、全区域、全链条、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带动,推动县域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实现了全面创新。

在推广方式上实现“四个结合”,即坚持点、片、面与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办点原则,农机农艺结合的生产手段,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创新方式,成果展示与观摩交流相结合的示范带动模式。通过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在科技实践中提升了群众专业素质,使灵台县新技术应用率达到98%。

在运行机制上建立由领导专家协同指导的管理机制、技术总负责全程技术落实的包抓机制、高中级技术人员负责试验示范的研究机制、一般技术人员驻点包抓示范区的考核机制、技术培训指导贯穿全程的积分管理机制,实现了耕、种、管、收全过程一体化、机械化推进,提升了建设规模和质量档次。

在推广模式上实现“三大变革”,由过去农技部门的“单打独斗”变为“推广部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融合发展,由简单的“望闻问切”说教式推广变为“科研单位+推广部门+试验示范基地”的创新实践,由较低层次技术指导变为“专家+试验示范点+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汇聚多方力量,发展订单种植,先后与云翔面业、陇南酒业签订绿色生产订单5万吨,指导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家,科技示范户1000户,年服务规模达到12万亩,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板。2022年,灵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被全国农机中心认定为“全国基层五星级农技推广机构”。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26年躬耕农桑、不负韶华,始有今朝。

“马建科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离不开他多年的辛勤努力和默默奉献,他善于学习,敬业奉献,实干担当,是全县农技推广方面的中流骨干。”灵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军宁如是评价。

同事张永华还清晰记得今年在独店镇张鳌坡村百亩核心试验示范基地种植时的情形。“这个基地有130亩,要布设的试验示范有6大类16项26点次,无论是选址、整地、布设、种植,还是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方案制定等,马建科都是亲力亲为、现场督促,特别是一些新开展的试验示范,他更是全程指导,敬业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马主任给年轻人传授经验和知识,向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家都很敬佩他。”在年轻干部孙叶眼中,马建科是一位求真务实又充满智慧的“引路人”,“无论单位内务还是试验种植,马主任都是一钉一铆,脚踏实地,尤其是在农业试验中,他不畏严寒酷暑、身先士卒,为我们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这份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我将牢记科技强农使命,高标准完成以冬小麦为主导的系列科技试验示范研究和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生产基地建设,与全县农业科技工作者一道,为灵台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持。”马建科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