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百廿载教育报国 新征程再书华章 ——西北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庆祝大会发言摘登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2-12-19 09:24:17

  赓续血脉相亲深化合作 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与西北师范大学同根同源、血脉相连。120年前,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创办,标志着我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诞生。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师大西迁陕甘,与其他大学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后独立为西北师范学院。1945年抗战胜利后,部分师生留在兰州继续建设西北师范学院,也就是今天的西北师范大学;部分师生回归北平,复建北京师范大学。

回首峥嵘岁月,北师大和西北师大始终是肝胆相照、同气连枝的一家人,在民族危难之时,进行了师范救国的艰辛探索;在烽火硝烟中,走出了艰苦卓绝的“西迁之路”,携手创造了“坝上长夜、七星灯火”的优良学风,把科学、民主、文明、进步的火种播撒在祖国的西北大地,为民族独立、文明延续、西北开发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两校一个在京华大地,一个地处黄河之都,虽相隔千里,仍手足同心,共同传承爱国进步、教育报国的优良传统,高举师范教育大旗,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潜心培养“四有”好老师,奋力筑造社会主义教育的坚强基石,在教育强国伟业中谱写了属于师范院校的盛世长歌。

我们由衷感佩西北师大坚守“教育为国家之命脉”的执着信念,秉承“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精神,扎根陇原、辐射西北,构建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多规格人才培养体系。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先秦文化与文学研究、西北生态治理、农业农村发展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科研成果,造就了推动西北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高地、学术高地、文化高地。

我们由衷赞赏西北师大立足师范院校根本职责,紧紧围绕基础教育、农村教育、民族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建立了从普通教育到职教师资“全专业”,从中心城市到偏远农村“全领域”,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层次”的教师教育体系,不愧为西北现代教育的“拓荒者”、西北民族教育研究的“先行者”、西北基础教育卓越师资培养的“引领者”。

我们由衷希望两校赓续血脉相亲的深厚情感,进一步深化师资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各领域的合作,巩固扩大对口支援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信息共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推动双方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两校档案整理和校史合作研究,重点阐释好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奠基作用、对西部开发的促进作用、对西北高校建设的孵化作用,共同讲好各时期的“红色师范”故事。

弦歌永不辍,百廿正芳华。金秋九月,北京师范大学也隆重庆祝了建校120周年,在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回信,勉励同学们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包括北师大在内的所有师范院校聚焦教师教育主责主业,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愿与西北师大一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传承百廿荣光,创造新的辉煌,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传承百廿荣光 开启一流新路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 刘仲奎

弦歌两世纪,风雨双甲子。西北师范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壮大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时光为尺,标注砥砺前行的奋斗豪情;岁月为证,彰显薪火相传的初心使命。前辈先贤们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气魄书写了西北师范大学的辉煌历史。历经两个甲子,学校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师大精神,是学校经受120年风雨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也是在未来的征程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今天的西北师大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关键时期,融入新时代、融入建设一流大学的发展大潮正考验着我们的战略定力、改革勇气和创新智慧。站在新甲子的起点上,我们惟有始终保持奋斗的姿态,破解并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新路,才是对峥嵘岁月的最好致敬,更是拥抱新时代的应有态度。

我们要矢志培养民族复兴新人,办有使命的大学。从燕山脚下到黄河之滨,西北师大始终传承着与祖国风雨同舟、相向而行的精神追求,爱国信念、报国志向深深植入西北师大的文化基因。在创建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不移地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日益坚实的人才优势和创新优势,担负好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我们要始终坚守师范教育本色,办有情怀的大学。在创建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守师范教育使命,以建设教育学国家一流学科为契机,以培养造就“四有”好教师为目标,把师范教育情怀植深植厚,把师范教育事业做大做强。

我们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需求,办有责任的大学。在创建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四个服务”根本要求,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完善社会服务模式,拓展社会服务空间,不断提升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力和贡献度,以社会服务的成效彰显西北师大人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要深入推进文化创新引领,办有品质的大学。在创建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继承宝贵办学经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凝练发展新时代西北师大精神,大力弘扬创新引领、开放包容的文化生态;我们必须健全以党的全面领导为统领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着力构建现代大学治理新格局,让学术繁荣与管理高效相得益彰,让学校发展活力与师生内生动力相辅相成,用良好的治理效能彰显西北师大的独特品质。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未来的发展蓝图,也为今后一段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承百廿之荣光,启一流之新路,同心聚力、勇毅笃行,努力将西北师范大学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创造新辉煌!

 国有所需 我必前行

  西北师范大学校友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终身院士 李得天

我是西北师范大学1985届物理系校友。

春华秋实,如今已是桃李芬芳。韶华似水,从1902年到2022年120年的风雨历程,母校始终表现出“国有所需,我必前行”的责任与担当,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书写了精彩的华章。在经历了西迁西安、南迁城固、扎根兰州的艰辛历程后保存了兴学强国的教育火种;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潜心育才,躬耕陇原;改革开放以来,在循名责实、奋力攀登中践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了向综合性师范大学的成功转型;时至今日,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进,勇毅前行。

母校作为西北现代教育的“拓荒者”、教师教育研究的“先行者”、卓越教师培养的“引领者”、新时代“新师范”教育的“倡导者”,始终践行着弘教化、育英才、启民智、鼓民力的职责,坚持为西部发展、兴边固疆育才,全方位服务西部地区社会治理、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担负起生力军、孵化器、顶梁柱的教育责任。特别是进入新时代,母校主动向西向下,深入阐释中国师范大学的新使命和新方略,积极服务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书写了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华彩篇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回忆往昔,在母校求学阶段各位先贤名师的教诲犹在耳边,水塔山上的一抹斜阳,核桃树下的琅琅书声记忆犹新。在这里,我进入了知识的殿堂,体悟了人生的真理,增长了学识,明确了人生的努力方向。我非常感谢母校的教育和培育,感激列位恩师的谆谆教诲,怀念求学过程的点点滴滴。

1981年,我怀着少年的梦想踏进了西北师范大学校园,成为物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这里,我度过了四年美好的时光,敬爱的老师们把知识无私传授给我们,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为我们迈向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年后,我如愿成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我将在母校获取的知识紧紧与国家需求相结合、紧紧与航天事业发展相结合,经过多年奋斗,如今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航天人。因与母校结缘,每个学子的心紧紧与母校相连,母校也一直在关注和关心每个学子的成长与发展,时时处处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永远感谢、感恩母校!我相信,这是我们所有西北师大学子的共同心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衷心祝愿母校继续秉承“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精神,坚守师范使命,再塑发展优势,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在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中,奋力开启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热诚祝愿年轻的校友们,珍惜美妙年华,树立宏远理想,以个人的发展回报母校的期望,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贡献智慧和力量。

  践行师范教育初心使命 接续奋斗创造新业绩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代表、心理学院院长、教授 赵 鑫

2002年,我从距离兰州市200多公里的小县城考入西北师范大学,被应用心理学专业录取。那一年,西北师范大学迎来100周年校庆,我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在学校西操场参加了百年校庆的庆祝大会,第一次在“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中体会到西北师范大学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追求。我在这所百年学府学习,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七年时光。七年里,我受到扎实的专业训练,同时也受到浓厚的人文精神熏陶。

2009年,我在这里取得硕士学位,前往与西北师范大学同根同源的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那一年,还有一位青年,也从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穿上军装,戍边卫国,他的名字叫陈红军;也就在那一年,千千万万的西北师大学子学有所成,奔赴祖国各地,从天山脚下到陇东老区,从青藏高原到西北边陲,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2012年,我博士毕业后,选择回到母校工作,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那一年,西北师范大学迎来110周年校庆。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我再一次参加了校庆庆祝大会,再一次感受到这所学校“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校风。在这里工作,我的前辈们、同事们以教书育人为毕生事业的情怀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时刻给我激励,让我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心系学生、心系教育。母校“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的校训精神时刻给我鼓舞,让我在教学和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坚持、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2022年,西北师范大学迎来120周年校庆,我也在这里工作了十年。就在这一年,我有幸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我和我的团队也有幸承担国家脑计划重大项目;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年我在母校培养的第一批硕士生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也选择留校工作。

西北师大的发展是伟大祖国繁荣发展的时代缩影,而我们每个西北师大人的发展,何尝不是西北师大发展的生动注脚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西北师大120年的历史,是一部历代师生员工用心血铸就的历史,先贤们以筚路蓝缕的气魄书写了学校辉煌的历史,我们有幸见证、接续奋斗,成为西北师大历史的续写者。进入新时代,我们新一代西北师大人,必将融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必将传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西北师大精神,必将赓续师范教育的初心使命、坚守立教兴业的优良传统。握好“接力棒”,跑出好成绩,我们全体教师任重道远,责无旁贷。

让我们心怀梦想、努力奋斗,共同开创西北师大更加美好的明天!

  坚定理想 砥砺奋进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 刘莹雪

巍巍学府,筑青春之梦。如果把百廿西北师范大学比作一个坐标系,安宁东路967号就是这个坐标系的原点。

爱国进步,诚信质朴,百廿师大的“坐标系”中,每一个坐标都是奋斗的灯塔。

120年薪火相续,120载敦行不息。我曾试着在历史的长河中细数她的光阴,一寸一寸时间变迁,一寸一寸万物更新。她在民族危亡之际发端燕山脚下,在抗日烽火中辗转秦岭南北,在艰苦创业中挺秀黄河岸边,在改革大潮中辐射祖国边疆,文脉于此不坠,薪火得以相传。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在如意湖旁欣赏花香鸟语,可以在西门林荫路吮吸清甜丁香,可以在图书馆徜徉浩瀚书海。谢谢您,亲爱的师大,是您引导我们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告诉我们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

知术欲圆,行旨须直。百廿师大的“坐标系”中,每一寸光阴都是探索的航标。

六年来,我在名师大家的教诲中不断成长,在与优秀伙伴的畅快交流中分享思想。在这里,我和许许多多心怀理想的同学们一起,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灵倾听时代召唤。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教师教育主战场、在经济发展各战线、在创新创业最前沿、在科技攻关新高地、在社会服务各领域、在国际交往大舞台,在社会需要、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的每一个角落,一代代西北师大学子把芳华写在祖国大地上。谢谢您,亲爱的师大,是您培育了我们潜心治学的品格,教会了我们在人生征程上坚定理想,砥砺前行!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百廿师大的“坐标系”中,每一个“你”都是璀璨的星辰。

百廿师大,大师云集,名家荟萃,英才辈出,沿着前辈的足迹,我也逐步得到成长和蜕变。在这里求学的六年,我曾将艺术教育带往大山深处,为孩子们播下美的种子;去过10余个深度贫困村推普脱贫,在临夏东乡支教一年,亲眼见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变;也曾讲述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学长的事迹,在英雄的故事里汲取前行的动力;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在战“疫”大考前扛起青年的责任担当。谢谢您,亲爱的师大,是您教会了我要把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与祖国同行!

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我们将永远铭刻于心、矢志践行。亲爱的师大,我愿做您奔涌向前中的一朵浪花,虽然微小,但无数奔腾的浪花必能汇成宽阔的海洋,最终凝聚起服务西部地区发展的强大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愿您桃李盛开满天下,继往开来创辉煌!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