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省各市州两会陆续落下帷幕。各市州两会亮出了怎样的发展成绩单?对未来一年有何发展规划?对此甘肃日报进行了梳理。
号角已经吹响,使命催人奋进,实干造就未来。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上,全省各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以饱满的热情开启新征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努力把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生动实践。
金昌高原夏菜生产基地。(资料图)
金昌:市企融合 争当全省发展排头兵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全市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500亿元,金川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和利税均创历史新高,市企融合纵深发展实现“新深度”……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金昌市两会了解到,今年,金昌市坚持市企融合一体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合力育产业、稳经济、战疫情、破难题、抓创城、优环境,实现了互融互促,共赢发展。
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市企之间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本质属性,因而,市企融合发展成为代表委员们的共同心声。
“金川集团作为市企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之一,将积极履行在金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雁’职责,决心转变发展方式,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强动能、增后劲,以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推动金昌经济社会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金昌市人大代表、金川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尚勇说。
市企融合,推动金昌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招商引资全面提效,园区发展全面提档。
今年,金昌市企联合举办了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大会,成功承办了2022年下半年全省重大项目开工活动,推动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42个,35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5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40个,预计到位资金18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0%,同比增长20.6%;金昌经开区进位升级,位列全国217家国家级经开区第78位、全省国家级经开区第1位,河西堡工业园被列为全国发展农药产能重点园区,永昌工业园被评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工业园区。
金昌市人大代表、永昌县委副书记、县长俞天德说:“目前,永昌县与金川集团融合实现‘有名有实’,达成合作意向18项,总投资将达到150亿元。下一步,永昌县将持续支持金川集团公司高端矿泉水等项目建设,支持参与永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参与永昌高品质菜草畜产业全过程,力争龙头引领,健全沟通协调、专班推进等机制,全覆盖对接、全要素融通。”
今年,受疫情、市场疲软等因素影响,金昌个别企业出现经营成本倒挂情况,致使下游链上企业缺乏原料,不能满负荷生产。
为此,金昌市建立政企沟通交流联席、产业链运行日调度等机制,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通过保障企业原料运输、对接融资等措施,力促上下游企业不停产。
同时,面对疫情期间企业重点物资保供保畅,精准实施“提前报、及时接、快速采、现场教、及时卸、闭环送”六步法的全程闭环管理,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金昌市人大代表、甘肃天蓝环保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武年说:“我们期盼在市企融合强力推动下,金昌加大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支持,全力加快复工复产和服务业复苏,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科技赋能助推武威奶业高质量发展。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武威:蹄疾步稳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新征程时不我待,新使命催人奋进。
12月12日至15日,武威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协武威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肩负神圣使命,认真履行职责,共商武威发展大计。
今年以来,武威市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县域行动,努力引入增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推动经济运行逆势而进、稳步提质。
武威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武威市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武威市第五次党代会要求结合起来一体推进:
——坚持绿色工业引领。实施绿色工业突破行动,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扩量提质、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壮大奶产业集群规模,力争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80亿元以上。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总产量122万吨以上。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加快建设河西走廊百万头肉牛、百万头生猪、千万只肉羊示范区。
——坚持双轮驱动牵引。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实施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260个以上、完成投资370亿元以上,省列重大项目12个以上、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
——坚持城乡协调联动。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实施园区提档升级突破行动,打造百亿级产业园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坚持保护治理并重。科学开展大规模防沙治沙和国土绿化,完成防沙治沙35万亩、人工造林40万亩、封育22万亩,治理退化草原76万亩、水土流失面积27平方公里。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力争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多渠道稳定和扩大就业。落实救助供养、大病救治等政策,健全基本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
——坚持底线思维。统筹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威,完善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医疗资源储备,科学分类做好患者救治,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武威市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文化旅游名市,全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文化兴、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武威。
金塔胡杨林。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吴智军
酒泉:苦干实干 将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董文龙
奋楫扬帆再出发,笃行不怠启新程。
12月10日至14日,酒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协酒泉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崇高的使命担当,认真履行职责,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酒泉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2022年,酒泉市克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和疫情反复冲击等诸多困难,全市各族人民和各级干部苦干实干,经济逆势而进,一批大项目落地落户,城乡面貌有了新变化,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全产业链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通报表扬。”
“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04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37个,省列重大项目考核全省第一。”
“1万户旧宅变新房,新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3个乡镇、20个村进入全国‘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行列。”
“医疗水平逐步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评全省第一,老年人健康体检率全省第一。”
……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
酒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23年奋斗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我们必须毫不松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才能勇挑重担、不负人民。”酒泉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2023年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强化新能源项目支撑、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大抓投资;全产业链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壮大现代化工产业、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发展核及核关联产业,改善工业结构;抓改革、壮产业、改农田、建农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广泛传播以敦煌文化为引领的酒泉文化、做活以敦煌旅游为龙头的全域旅游、全盘复活第三产业,建设文旅大市;通过强科技、强县域、优化营商环境、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夯实基础性支撑;精准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好区域医疗中心、织细织密社区保障网、贴心尽心回应群众关切,全力以赴保障民生。
蓝图催人奋进,逐梦惟有笃行。与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酒泉的火热实践,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把市两会提出的一项项目标任务变成美好现实,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庆阳石油资源开发场景。(长庆油田党委宣传部提供)
庆阳:积能蓄势 奋楫扬帆再出发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安志鹏
预计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预计全年生产原油1040万吨、占地1.7万亩的“东数西算”产业园全面铺开……在日前召开的庆阳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庆阳市亮出2022年“成绩单”,同时发布了2023年发展“任务表”和“路线图”。
“强工业是庆阳赶超发展的必由之路。”庆阳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庆阳市将坚定不移实施强工业行动,力争2023年原油产量、加工量分别达到1050万吨、355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7亿方;坚持“风光火氢储”同步发展,推进正宁2×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加快环县甜水堡零碳产业园建设,推动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庆阳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东数西算”四大国家战略于一身,已进入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的快车道。庆阳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庆阳市将加快建设中能建“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零碳大数据产业园等示范项目,建设庆阳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网络直连链路,打造数字经济千亿级产业链。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庆阳正在聚力建设农业强市。2023年,庆阳市将持续“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40万吨左右,稳固新时代“陇东粮仓”;着力构建以种植业为基础、养殖业为牵引、菌业为闭环的“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创建镇原县和环县2个国家级、建好8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项目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23年,庆阳市将建设立体交通网,开工建设平庆铁路和长庆桥至庆阳、褚家湾至马福川铁路;建设骨干供水网,积极开展马莲河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城乡电力网,开工建设陇东换流站和庆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绿色生态网,持续实施“再造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等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固沟保塬”工程,努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动能、增后劲。
庆阳市还将建立容缺预审机制,争取“拿地即开工”;推进实施参股控股,打造“自己的公路、自己的铁路、自己的机场、自己的银行”;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新能源等领域技术研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奋力打造良好的政务、政策、要素、产业和政商环境。
“红色文化是庆阳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庆阳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持续扩大“红色圣地”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陇南市区湿地公园。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冉创昌
陇南:加压赶超 抓紧抓好各项工作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陈多
12月9日至12日,陇南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和政协陇南市五届二次会议如期而至,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绘美好蓝图。
2022年,是陇南发展史上极其不易的一年。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的伟大征程上,书写着太多难忘与憧憬,铭刻着每一名奋斗者坚实的足迹。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灾情等多重风险挑战和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陇南上下紧紧围绕建设“三城五地”宏伟目标,深入推进“十大行动”,接续奋斗、加压赶超,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特色优势逐步显现,投资拉动不断增强,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城镇功能更加完善,绿色价值日益凸显,质效水平同步提升,颜值面貌美丽蜕变,内生动力全面激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惠民举措有力有效,政府效能显著提高。
在陇南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陇南取得的不俗成绩:陇南连续两季度重点工作综合评价获全省“贡献奖”;三季度,陇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3位,预计全年完成560亿元,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将分别迈上3万元、1万元大关;其余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位次普遍前移。陇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动能逐步增强、势头更加强劲。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特殊而重大。这一次会议,描绘出了新的行动路线图。
陇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实施“四强”行动,坚定不移建设“三城五地”,持续深入推进“十大行动”,努力实现“九个新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找准陇南定位、把准陇南方向,继续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奋勇前进。
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
与会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始终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战略清醒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发展定力,继续奋斗,勇往直前,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让人民群众看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成效。
甘南州玛曲县“天下黄河第一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甘南:锚定目标 接续奋斗启新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12月11日至14日,甘南州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协甘南州十五届二次会议在合作市召开,全州各条战线的代表、委员汇聚一堂,共商国是,积极为群众发声,踊跃为发展献策。
政府工作报告展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一年来,甘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强基固本、拓展成果,乡村全面振兴迈出新步伐。扛牢责任、强化治理,生态保护建设取得新成效。深挖潜能、调整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厚植新优势。聚力攻坚、补齐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多措并举、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步。创新治理、夯实基础,平安甘南建设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9.27亿元,增长3.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7亿元,同口径增长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1亿元,增长12%……
“我们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联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句句坚定铿锵的话语,激荡在每一位代表、委员的心中。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将迎来自治州建州70周年,甘南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如何谋定后动?如何真抓实干?代表、委员们献诤言、谋良策、出实招。
州人大代表次九九说,政府工作报告催人奋进。农牧村是甘南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乡村振兴是推进农牧村现代化的现实路径,2023年,迭部县尼傲乡尖尼村将把农牧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殷实。
州政协委员格桑才让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延展文旅产业链条。他提交了“让好山好水好文化成为甘南发展的重要资源优势”的提案,并围绕文旅融合,丰富业态建言献策,希望为文化旅游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出力。
奋楫扬帆再出发,勇毅前行铸辉煌。甘南州正以坚定的信心、豪迈的姿态、稳健的脚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守正创新,继往开来,努力谱写甘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临夏双城至达里加(甘青界)一级公路。(临夏州委宣传部提供)
临夏:加速跃升 争先进位谋发展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凝心聚力谋发展,踔厉奋发向未来。
12月9日至12日,临夏州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协临夏州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来自全州各地、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议全局之事、谋发展之计、献务实之策。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这一年临夏州的非凡成就,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临夏州未来一年怎么干指明了路径。
2022年,临夏州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升;大抓特色产业培育,县域经济发展蓄势发力;聚焦“三农”中心任务,农业农村发展更显活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致力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更需努力。2023年,临夏州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四强”行动,聚力打造“五个区”,全力建设“六个临夏”,奋力实现“七个方面重大突破”,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临夏。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这是2023年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如何实现发展目标,临夏州将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聚力乡村振兴补短板、深耕“三农”提质增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聚力项目建设稳增长、做强发展动能引擎。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基础、促增长、争进位的有力抓手,千方百计谋划争取项目,大力实施“千亿招商”行动。
——聚力产业培育强支撑、激活县域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文旅、商贸、工业、美食等特色产业,深入实施“5540”百亿工业企业和“十百千万”商贸企业培育工程。
——聚力城市发展开新局、打造幸福宜居环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美丽城市(县城)规划建设十大行动。
——聚力生态保护筑屏障、厚植绿色发展底蕴。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兰西城市群生态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聚力民生改善增福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兜牢民生保障底线,着力强化社会治理。
——聚力改革开放增活力、构建多元赋能格局,坚持创新驱动、改革赋能、开放促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使命昭示未来,奋斗铸就梦想。临夏州干部群众表示,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州各项目标任务上来,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临夏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