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记者在一线】 静宁:现代农业满目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周尚业 张革文 王占东 田丽媛 牛巧丽
苹果卖向世界,红牛供到香港,蔬菜和优质饲草订单纷至沓来……年末岁尾,静宁特色产业传捷报,现代农业气象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静宁县坚持“三农”工作“基本盘”“重头戏”“主战场”发展定位,高站位认识、高标准谋划、高质量落实,强化优势成胜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深秋时节,闻名遐迩的静宁苹果喜获丰收。在城川镇吴庙村中果汇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苹果基地,“成纪1号”“静宁1号”新优品种,价格坚挺,每公斤身价冲至12元。
“真是双喜临门!”企业负责人李健告诉记者,“苹果丰收了,我们研发的苹果砧木也取得了成功,明年还会大丰收!”
在企业苹果砧木培养实验室,李健拿着一个培养皿说:“这里面的小苗就是我们培育的苹果砧木,它是果木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植株。我们在它身上嫁接苹果穗,一举突破了种苗脱毒、重茬的瓶颈,来年的果品、产量将再上一个台阶。”
走出实验室,李健带记者走进他经营的果园。在一片高约70厘米的苹果苗圃前,李健手抚株苗说:“这是我们从实验室移栽到大田的苹果砧木,中部覆膜处已嫁接上苹果穗,明年春天待新穗长出,就是新的苹果树了,一次性实现种苗脱毒、品种更新,亩产提高20%—30%,而且新品种树型变小,更利于机械化作业。”
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
走进果园深处,气象站、防霜机、水肥一体化设施、太阳能杀虫灯……一个个具有科技含量的设施分布在果园里。
“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李健说,“我们还在进行苹果无套袋试验,一旦成功,又是一大突破。”
近年来,静宁县加速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先后荣获8张国家级名片、17项大奖,品牌价值达到160.54亿元。全县果园总面积稳定在百万亩以上,是全国苹果规模栽植第一县,2021年果品产量达到85.6万吨,产值达到48.6亿元。苹果产业成为静宁县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首位产业。
苹果更甜,蔬菜则更鲜。
在界石铺镇李堡村设施蔬菜改造提升示范点,新建的100座共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日光温室大棚拔地而起。
“这是李堡村发展设施蔬菜20多年来最大的升级改造。”界石铺镇镇长刘晓刚说,“我们以建设生态园区、发展有机果蔬为目标,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智慧物联控制系统等新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新建蔬菜贮藏、清洗分级、精深加工等生产线。”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在一座满目翠绿的小乳瓜大棚里,来自宁夏的种植能手张生钰,正在打理枝叶。今年8月,张生钰捕捉到李堡村设施蔬菜的商机后,慕名前来承包经营。
“这一棚小乳瓜头茬在国庆节前就上市了,将持续挂果到明年2月份,产值在3万元以上。”张生钰说。
去年底,静宁县制定了特色蔬菜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引进国内多家设施蔬菜企业,发展订单农业。2022年全县蔬菜总面积达到9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亿元。
果蔬产业高歌猛进,红牛产业更是牛气冲天。
记者走进界石铺镇西川村供港肉牛养殖出口基地,3980头平凉红牛正在现代化牛棚里吃着饲草。这个看似普通的养殖基地,却连接着香港市场,仅去年就供港1042头,今年预计将突破1800头。
2019年7月,当地政府整合多项资金,建成现代化肉牛养殖基地,引进甘肃春盛康达实业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公司面向周边收购、育肥和销售平凉红牛,2020年经有关部门认证为供港活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同年10月取得自营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让平凉红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甘沟镇产业融合经济示范园昊康牧业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在码放玉米饲草。这个基地带动19个村3000户农户种植优质饲用玉米2万亩。
昊康牧业副总经理尹贵平介绍,目前企业养殖规模达到1.2万头,成为平凉红牛产业链主企业,形成饲草供应链、养殖生产链、有机肥循环链。正在建设的屠宰加工厂将于明年6月投产,日产低温排酸冷鲜肉可达20吨以上。
牛产业的发展,还培育出本土饲草龙头企业。
在界石铺镇继红村甘肃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堆储饲草,由3.2万吨青贮玉米堆储的饲草像一座小山。正在操作打包机的工人王芳芳说:“今年农户、企业都丰收了,我每天在这里的务工收入100元。”
2017年,从外地返乡创业的继红村村民赵鑫,看准了发展规模养殖产业的机遇。2018年,他在家乡注册成立了甘肃陇上草牧业有限公司。如今,公司已带动全镇22个村720户发展饲草产业,成为全县饲草龙头企业。
新征程上,静宁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县域优势,全力打造“南果、北牛、中部菜”的农业产业布局,全链开发抓产业,全面提升增效益,让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更强、势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