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城乡集团:以三项制度改革提升人才队伍活力 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12-26 10:08:08

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甘肃城乡集团”)围绕国企改革部署要求,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牵引,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化经营要求的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不断提高人才队伍质量,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有力助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9月至今,集团公司人才总量增长了118.6%,员工队伍平均年龄由40岁下降到36.6岁,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比由13.7%提高到5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达到20.54%,企业高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占比在省属企业位居前列。2021年,集团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6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4.04%,投资同比增长40.24%,资产总额达420亿元。

一、坚持高站位谋划,在规划引领上下功夫。

甘肃城乡集团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健全完善三项制度。明确目标定位,在集团公司制定的“六大发展战略”“四个一流”企业目标愿景中,把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把人才一流作为一流企业建设的重要目标,把三项制度改革融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深化改革的关键举措来抓,做到高站位谋划、高起点推动。坚持规划引领,制定集团公司《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人力资源工作“十四五”规划》,专题召开年轻干部和人才工作会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进一步加快三项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系统谋划部署了三项制度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健全制度机制,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都制定了人才、员工招聘、劳动合同、岗位合同、管理人员选拔任用、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管理制度20余项,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体系。

 二、坚持市场化用工机制,在员工能进能出上下功夫。

以市场化公开招聘畅通员工入口关。积极开展社会公开招聘,制定《员工招聘管理办法》,从资格条件、组织管理、招聘程序、招聘后评价、检查与监督等全维度规范了员工招聘工作。年度招聘都制定工作方案,综合采用笔试、面试、考察等方式精准识别和选拔人才。2022年以来,共公开招聘员工36名,员工公开招聘比例达到100%。

以交流培养拓宽员工内部流通关。建立员工在集团本部、子公司之间的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内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实行跟班培训制度,选拔基层单位年轻员工通过短期业务借调、岗位锻炼等方式到集团本部培养,表现优秀的调入集团本部工作。加强人才基层锻炼,对集团本部尚无基层工作经验的员工,通过下派挂职、任职等方式到基层培养锻炼。建立员工岗位变动制度,在相关各方协商同意的基础上,支持员工在集团公司内部合理流动。2020年以来,通过跟班培训、工作调动等方式到集团本部工作的基层公司员工41人次,通过任职、挂职等方式到基层公司工作的集团本部员工55人次,在子公司之间调整岗位的员工13人次,在集团公司内部不同单位之间流动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6%,既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又提高了员工综合素质。

以规范合同管理打通员工出口关。制定《劳动用工管理规定》《岗位合同管理办法》,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全员岗位合同制度,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岗位合同实现全覆盖,形成了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员工退出条件,对符合解聘条件的依法解除劳动合同,2020年以来市场化退出员工11名,员工市场化退出率累计达到3.58%。

三、坚持市场化选人用人,在管理人员能上能转能下上下功夫。

建立人才库,储备“用”的资源。坚持把人才库作为发现、储备、培养人才的“蓄水池”,建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库、优秀年轻干部库、专业领军人才库。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库储备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才,目的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优秀年轻干部库储备表现优秀、组织满意、群众认可的年轻干部,目的是让攒劲的人干吃劲的事;专业领军人才库储备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管理能力强、表现优秀的干部,目的是让领军的人干领先的事。对入库的人才,采用选派到吃劲岗位锻炼、参加高层次业务培训等方式加大培养力度,并大胆选拔使用。同时实行人才库动态管理,及时把符合条件的纳入,把不符合条件的调出,保持人才库的质量。2020年以来,共有147名员工进入集团公司人才库,6名员工因个人表现等因素被调出人才库。

推行契约化管理和竞争上岗,严把“上”的通道。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的要求,高质量开展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在契约化对象上,集团公司及下属17户子企业42名经理层成员全部实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实现了全覆盖;在契约签订上,一人一岗签订差异化岗位聘任协议,突出工作职责、权利义务、奖惩依据、解聘条件、责任追究等内容;在经营业绩考核上,根据经理层成员工作分工,制定富有挑战性、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差异化指标的权重均在40%以上,并细化、量化了各项指标的计分办法;在薪酬激励上,坚持薪酬与业绩直接联动,实现“业绩升、薪酬升,业绩降、薪酬降”,各子(分)公司经理层成员绩效工资最高额是最低额的1.68倍,充分激发了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积极性。加大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力度,制定并落实《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试行)》《主管级人员选拔任用管理办法(试行)》《竞争上岗管理办法》,2020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内部竞聘等竞争上岗方式,选拔管理人员55名,占新聘任管理人员的72.37%,赋能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打通“三个通道”,优化“转”的路径。制定《岗位聘任管理办法》,建立管理序列、专业序列、技能序列三个职业发展通道,按岗位职责、价值差异、能力业绩要求不同,分为1至18级,每一序列岗位根据岗位价值差异分为若干岗位层级,员工既可纵向晋升职级,也可转为其他序列岗位对应职级,真正做到人岗适配、人事相宜,解决了职工“想晋升,升不了”的问题,为各种类型员工事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同时成立建设工程专业职称、政工专业职称两个中级评审委员会,配套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进一步畅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2020年以来,职工在各岗位序列纵向晋升121人次,岗位序列间转换57人,聘任职称150人次。

实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建立“下”的机制。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对考核为优秀的予以奖励,对考核为基本称职的扣减部分绩效奖金,对连续两年考核为不称职的予以解聘,对考核位居末等的予以调整岗位,形成了管理人员常态化退出机制。2020年以来,集团公司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管理人员7名,累计占比达到9.86%。

四、坚持差异化分配,在收入能增能减上下功夫。

完善薪酬体系。实行薪酬体系改革,对标国内投资行业,建立了以企业效益为基准、岗位价值为基础、以业绩贡献为依据的薪酬管理制度。员工薪酬由职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构成。加大绩效激励力度,绩效工资占比达到50%。实行专业技术补贴、技能补贴、艰苦边远津贴、高层次人才特殊补贴等津补贴,真正把薪酬分配向核心关键人才、突出贡献人才和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有效调动了人才积极性。加强工资总额管控,制定《工资总额管理暂行办法》,落实工资总额与效益联动的机制,在薪酬体系中引入薪点基数及调节系数,实行企业效益指标、工资总额、薪点基数与调节系数、职工工资同升同降的管理模式,激励员工通过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工资收入,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的问题。

开展全员绩效考核。集团公司及各级次子公司制定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实行经营、党建、党风廉政“三维”考核,开展年度考核、月度考核。年度考核突出经营业绩考核“指挥棒”作用,绩效兑现与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党建、党风廉政为保障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月度考核突出工作任务节点完成情况,考核为基本称职的只发放50%月度绩效工资,不称职的不发放绩效工资,实现了职工绩效与收入同向增减,形成了鲜明的业绩导向,激发了员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建功新时代,奋进正当时。甘肃城乡集团将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征程国有企业的战略定位,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落到实处,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国有企业新担当新作为。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