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创新永远在路上——记甘肃路桥五环公司“隧之道”职工创新工作室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12-29 22:33:51

获实用新型专利9项。

完成创新成果转化2项。

获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公路工程工法1项。

解决了黄土隧道单向出洞周边收敛大、洞顶下沉大的技术难题。

引进CHD高分子材料,制作成隧道模板台车可视化堵头板,解决了二衬端头混凝土不密实、中埋式止水带定位不准确等诸多问题,进一步降低了二衬孔洞的产生。

引进隧道洞内除尘降温器等新设备,彻底解决了特长隧道洞内粉尘污染物浓度大、掌子面温度高等职业健康保护存在的问题。

利用隧道模板台车可视化堵头板等施工技术方面为项目节省成本142.3万元。

五环公司“隧之道”创新工作室自落户清傅四标以来,始终以 “三创三力”特色党建品牌之“党建+技术引领创新”驱动创新工作开展,助力企业在四新技术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进一步推动了特色党建品牌与生产、创新活动的有效融合,引领力、驱动力、号召力不断增强,工作室成果日益突出。

激发活力,拔丁抽楔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五环公司党总支始终以党建激发解决问题的活力,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勇往直前,点燃干事创业的“红色动力”。

创新工作室以解决施工生产一线问题为基点,以“接地气”的举措,助力项目高质量发展。清傅四标全线隧道单洞累计18km,有主要穿越岩体较坚硬、较完整Ⅲ级围岩的冰草湾隧道,还有穿越“土岩”界面段落较长的梨园隧道等等。项目施工过程中,面对较大的工程量和难以预见的地质地貌风险,“隧之道”创新工作室在实体施工的“疑难杂症”攻关中发挥了“主攻手”作用。面对Ⅲ级围岩平整度控制难的问题,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统筹考虑施工进度、成本控制以及质量管控目标,按照PDCA循环模式,从人、材料、设备、环境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着手,应用高强激光仪、环向控制标尺等机具材料,缩小控制单元,将喷射曲面“九宫格”化,初支平整度显著提升,混凝土回弹量明显降低,质量、进度、成本管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受地形地貌所限,项目南岔沟隧道单向出洞存在较大安全风险,项目联合设计单位,大胆突破思维定式,利用“导向墙+超前管棚”的组合方案单向出洞,先后解决了黄土段自然坡率较陡、拱顶下沉以及周边收敛较大的单向出洞难题,助力项目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聚合力,创新驱动促发展。五环公司党总支聚合力、促创新、谋发展,立足于“四节一环保”和职业健康要求,牢牢抓住质量要提高、安全有保障、成本要降低的主线,扎实开展工作,为项目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创新成果。

“隧之道”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通过引进四新技术8项、自主研究应用6项,解决了长大隧道掌子面温度高、粉尘大、管道式通风需风量不满足等目前项目建设中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引进“洞内除尘降温器”,进一步降低了洞内工作环境温度和粉尘浓度,打造适合正常工作的适宜环境,职业健康能力大步提升;引进一种CHD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可视化二衬堵头板,总结形成《隧道衬砌模板台车可视伸缩端模快速封闭施工技术》部级工法1项,解决了二衬拱顶孔洞预防难、中埋式止水带定位不准确、伸缩缝端头混凝土不密实等质量通病;开展《特长隧道通风竖井技术研究》等科研课题3项,在竖井反井法施工、二衬端模快速封闭施工等方面研究成果显著;举行竖井等危大工程施工技术专题研讨会3次,通过对经济性、可行性以及安全性等关键核心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选择最优方案,应用于工程实际,提高施工工效;辐射创新创效范围,已授权桥隧施工实用新型专利9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并进行成果转化,取得的创新效益越来越实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党建品牌是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下一步,五环公司持续将“三创三力”特色党建品牌和“桥之志”“隧之道”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深度融合起来,把党建品牌的力量转化为精筑桥隧项目建设和培养团队的强劲动力,培养出充满活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项目团队,以点带面发挥引领作用,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永远在路上……(包家存)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