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健太
近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策划、全国各省级广播电视局和省级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制作的大型系列微纪录片《我和我的新时代》(第一季)36集,在省级卫视和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同步播出,社会反响热烈,引起广泛好评。之所以如此,正是由于这部纪录片的小切口、微记录、广传播、大主题,正是由于它的向真而至美的讲述与分享。
小切口与微记录
《我和我的新时代》系列微纪录片,每集不到9分钟,由每一集的主人公和相关人物以第一人称讲述他们的信仰和追求、拼搏和奋斗、工作和事业、家庭和生活,并以第一视角讲述自己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的故事、与身边人的故事、与领袖的故事,讲述新时代十年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展现的时代精神。片中主人公既有航天科学家、农业科学家、文物专家,也有技术工人、林业工人;既有社区工作者、村支书,也有教师、医生;既有民营企业家、回乡创业者,也有警察、退伍军人;既有保安、保洁员,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外卖小哥等。如第1集讲述“把成绩写在大地上”的江苏省农业科技专家赵亚夫,立下“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誓言,一生致力于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应用,退休后到农村大力推广种植新技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的先进事迹;第3集通过讲述北京东城区雨儿胡同大杂院拆迁改造提升的故事,展现新时代市民生活改善与城市古建筑保护的崭新风貌;第7集讲述“我心归处是敦煌”的文物专家——“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北京大学毕业后,扎根西部沙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择一事终一生,从事文物研究与保护,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80岁高龄仍然退而不休带着一批年轻人搞文物数字保护和文物考古报告的感人事迹。
大主题与广传播
《我和我的新时代》虽然是小切口、微记录,但每一集反映的主题都是大主题,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精彩故事、显著效果和伟大成就,也就是本片策划中所说的“以人民群众的第一视角讲述领袖故事、体悟思想光辉、展现时代精神”。该片主题有三大类,分别是“温暖的瞬间”“幸福的味道”“总书记的回信”,具体涵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潜心科研、无私奉献,大国工匠精神,科技进步,基层民主与民生改善,爱国守边守岛,民族团结等。
《我和我的新时代》播出平台和渠道广阔。第一轮首先在全国各省级卫视连续播出,同时,中国视听、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网络视听平台同步上线,台、网、微、端协同联动同步播出,做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截至目前,该片累计播放量和话题度达数亿人次。此后,该片还将在台网段进行更大范围的推介。
崇思想与尚艺术
纪录片《我和我的新时代》极富思想性。片中主人公大多是奋战在一线的普通人,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最终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行业的优秀专家、群众中的先进分子、组织的带头人等,获得了党和国家的认可,获得了人民和社会的赞誉,体现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价值追求。正如《老民警出警中》的天津市河北分局鸿顺里派出所老民警穆瑞利讲的,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把群众的心情给捋顺了”,心里就踏实了;《教师“妈妈”张桂梅》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扎根贫困地区40余年,帮助2000余名农村女孩子圆了大学梦,就是要“报答脚下这片土地”“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之路”;《我的便利店》中成都红旗连锁公司党委书记、总裁曹世如从食品公司员工到独自创业,力求打通“服务人民、方便群众最后一公里”,而且坚持回报社会、解决就业、助农销售、应急保供,带领公司取得优秀成绩,获得良好声誉。
另一方面,该片通过群众视角,把讲述领袖故事与讲述普通百姓故事相互结合,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一是注重人物选择和主题升华,即拍摄对象的选择注重从各行各业选择处在基层一线的普通人,但他们同时又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建设者、见证者。二是注重真实记录和艺术表达。主创人员为了片中人物立体丰满、故事生动饱满,深入生活、深入调研、深入交流,注重策划、注重结构、注重跟拍、注重细节,突出了内容之精、情感之实、构思之妙、呈现之巧,增强了现场感、地域感、纪实感。三是注重手法创新与资料运用。全片注重创新表达方式,摒弃了一般纪录片“解说词+画面”的表现手法,坚持无解说词、无配音,全部以主人公及相关人物的第一人称讲述串联全片,结合珍贵影像资料的运用,比如老照片、历史影像镜头、个别影视资料,适当保留了方言讲述,运用字幕、手绘、混剪加以补充,并配以恰当的音乐,在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同时,增强了艺术性与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