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培育时代新人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1-03 13:16:19

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培育时代新人

柳德玉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近年来,兰州交通大学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这为新时代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路径。学校大力推进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坚持“八个相统一”,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基地。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甘肃省重点学科,2020年和省委宣传部共建马院。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把握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打牢信仰信念的思想理论根基。引导广大思政课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自觉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练好基本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现实结合起来讲好“大思政课”。针对学生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开展教学,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进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认真开展集体备课,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理论创新武装同步推进,坚持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课教学。例如在教授党的百年奋斗史的过程中,要讲清楚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排除万难、克服困难的奋斗历程,用伟大建党精神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坚韧品格。要阐释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内涵,引导大学生了解国内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从而增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发挥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制定落实《兰州交通大学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方案》,通过本科生人才培养计划、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大纲的修订,将课程的思政元素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校专门设立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鼓励广大教师通过教学改革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能力、探索课程思政讲授方法等,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强骨干教师培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组织能力。引导任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从学科内在逻辑出发,从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将每一门课程蕴含在各个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融入教学内容中去。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通过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发挥思政资源隐性教育作用,引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不断启发中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发挥校园文化浸润作用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大学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青年有信仰和理想,国家和民族就有前途和希望。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红色基因传承行动”。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化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之中,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充分利用校史馆、天佑美术馆、和谐园、天佑铁路主题教育展览馆等校园文化景观设施和教育基地,开辟以“天佑青年讲坛”“天佑论坛”为主体的学术阵地,培育和弘扬詹天佑精神。通过传统技艺的深度挖掘、相关课程的建设、工作坊的拓展完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发挥“敦煌彩塑制作技艺传承基地”“染缬研究所”在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作用。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推动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文化博览节等系列活动品牌化、届次化,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学生不断升华思想、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做到“知行合一”。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强化实践育人效果

兰州交通大学严格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要求,积极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挖掘校内资源、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设校内校外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生动鲜活实践教学的大课堂。根据实践环节的要求,引导学生围绕课程主题深入学校、社区、街道等开展调研实践、志愿服务等。每逢寒暑假期,学校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和兴趣,引导学生围绕城市发展、乡村振兴、重走长征路等主题集中开展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到企事业单位、乡村一线开展基层实践锻炼,到革命圣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参观调研,打造“身边的思政课”“行走中的思政课”,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中国道路的成功密码,感受中国奇迹的逻辑必然。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劳动教育理论教学+劳动教育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日常生活劳动和劳动教育基地(劳动工坊)生产劳动,强化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功能,使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法相关知识入脑入心入行。充分发挥兰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让学生走进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兰州战役纪念馆、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张一悟纪念馆等场所深入学习和体验,通过沉浸式、情景式、体验式等现场教学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打造育人“大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由此可见,“大思政课”已经突破传统课堂原有的时空界限,强调课堂空间的社会延伸,强调课堂始终与鲜活的社会现实互联互动。“大思政课”育人场域的扩大,就意味着育人团队的扩大。学校形成了书记、校长带头,中层干部配合,广大教师参与的全员育人机制。书记、校长带头上讲台,结合工作实际给大学生讲授思政课,带头深入基层联系学生班级。近年来,学校的“四深入、四宣讲”、领导干部“七进”等活动已经品牌化、制度化、常态化。学校不仅重视调动校内资源,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党政干部、教辅服务人员、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等力量共同上好“大思政课”,而且重视利用校外资源,邀请企业家、党政干部、先进人物、优秀校友等担任兼职指导教师,进行现身说法,形成教育合力。

把“大思政课”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是兰州交通大学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典型特征。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论,在生活中体会践行,在文化中滋养浸润,在实践中淬炼坚守,实现思政育人力度提升和过程全覆盖。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