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优化营商环境】金昌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提升呈现“十大亮点”
金昌新闻—金昌日报讯 2022年,金昌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入实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项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简政放权”“一网通办”“市场便利”“项目落地”“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等重点工作,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改革新动能。全市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500亿元,预计达到510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连续三个季度获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第1名。通过积极探索,全市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现予以整理编发,请县、区政府和各部门、单位互相学习借鉴,加大改革力度,强化工作举措,持续扩大改革成效。呈现出“十大亮点”:
亮点一,积极探索开展投资项目“信用承诺+标准地”改革。金昌市作为全省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以信用监管和告知承诺为核心,围绕规范审批、优化流程、精简要件等方面,制定完善“1+8”信用承诺制配套政策,梳理编制信用承诺审批事项“白名单”,通过采取“线上+线下”“人工+智能”服务模式,大力推行“一图辅导”包帮办、“容缺受理”马上办、“一图审批”整合办等审批服务措施,并联推进高效审批,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获取施工许可的审批时限压减至31个工作日以内,审批效率提升近60%。
金昌国家级经开区标准化厂房二期项目,较一期项目审批时间由95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压缩率达68.42%,建设周期由18个月压缩至12个月、压缩率达33%。同时,积极探索推行“信用承诺+标准地”综合改革模式,通过采用“按标施建”“承诺审批”“定标出让”“信用监管”等新型审批措施,切实降低企业前期投入成本,大幅提升项目落地效率,目前已完成17宗1692.18亩工业用地按标出让。金昌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改革经验做法在人民网、新甘肃等媒体报道。
亮点二,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数字赋能”作用。成立金昌市大数据管理局、金昌市大数据中心,完成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政务服务网门户网站、政务云、政务大厅行政审批系统等12个市级建设任务和县级数字政府运营指挥中心及管理软件等3个县(区)级建设任务,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均在新建平台上办理。
建成甘肃政务服务网(市、县、区、经开区子站)和“甘快办”政务服务移动端应用,完成了10类栏目、10个专区、106个政务应用的建设,设置热点专题、特色服务等专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清晰化网上指引。按照“应进必进、应进全进”原则,完成了数据整合迁移、归集共享等工作,证照汇聚类型从133类上升到190类,证照汇聚数量从68万上升到90万,100%完成年度目标值;电子印章覆盖率100%,全省排名第1位。
金川区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在乡村治理“一网统管”作用,利用旅游文化、农业产业、乡村治理等资源优势,率先在金川区双湾镇陈家沟村积极探索打造“3+2+N”数字乡村平台(“3”即智慧治理一张图、智慧产业一张图、平安建设一张图,“2”即综合治理小程序、智慧文旅小程序,“N”即建设产业管理、智慧党建、污水处理管理及甘肃党建等应用),真正让“数字乡村”平台成为老百姓的“百宝箱”、村支书的“指挥舱”,切实提升新型数字化乡村建设治理水平。
亮点三,聚焦“2+4”产业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经济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市政府金融办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印发《关于金融支持“2+4”产业链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促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稳企纾困政策文件,紧紧围绕“2+4”产业链培育提升,充分发挥金融资本对产业转型的促进作用,加强政银企合作交流,组织召开“政银企担”融资对接会议10次,签约金额87.61亿元,已落地104.83亿元、落地率119.65%。
为保障企业资金链安全,提请市政府设立3000万元“金昌市企业应急周转金”,补充金昌金控风险补偿金至3000万元,提高资金风险防范与化解能力,全力支持全市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融资增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降低贷款利率,严禁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利率5.5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逐年稳步下降。截至11月底,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509.17亿元,同比增加144.05亿元,增速达39.45%,贷款增速连续11个月位居全省第1位。
亮点四,成立全省首家企业投资项目代办中心。坚持“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机制,在全省成立首家企业投资项目代办中心,制定出台《项目代办(帮办)工作实施细则》,建立“1+X”工作机制(“1”指代办中心和项目建设各个阶段牵头部门、单位,“X”指项目建设各责任部门、单位,实行代办(帮办)服务工作跟踪督办、联席会议、工作台账等制度),全面落实企业来金登记注册、项目谋划、审批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全流程、全链条代办(帮办)服务,积极营造“真心、暖心、舒心、诚心”的服务氛围,着力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
今年以来,先后为金泽川增材、兴佰钛业、江楠市场、华电万生、安行征途、金川集团新能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全流程代办帮办服务13件(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代办帮办服务9600余件(次),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6项,到位资金182亿元,同比增长20.6%。
亮点五,以编制公布十张特色清单为“小切口”撬动政务服务“大变革”。为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进一步巩固流程优化再造成果,按照“流程极简、时限极短、效果极好”的要求,深入开展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流程优化再造,对申报材料做到“六个一律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能通过个人现有证照来证明的、能采取申请人书面承诺方式解决的、能通过网络核验的、能通过相关部门制发的批文来证明的、开具单位无法调查核实的,一律取消),对办理时限做到“三个压缩”(法定时限10个工作日以上的,承诺时限压缩一半;法定时限5至10个工作日的,承诺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法定时限3个工作日以内的压缩为即办件),对办理环节做到“三个整合”(即办件整合为“受理—办结”2个环节,简单件整合为“受理—审批—办结”3个环节,复杂件整合为“受理—审核—审批—办结”4个环节)。编制公布即来即办(秒批秒办)、承诺办理、限时办理、代办服务、容缺受理、全程网办、未授权事项负面清单及“不来即享”“掌上办”“零跑腿”10类特色清单,以事项清单化管理撬动政务服务从服务理念、服务方式等深层次变革,确保“清单之外无权力、目录之外无审批”。
流程优化再造后,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审批环节平均压缩40.46%、材料要件平均精简74%、办理时限平均压减86.67%。
亮点六,援企稳岗、靶向施策,开通就业服务“直通车”。市人社局积极开展“援企稳岗服务千企”行动,开通就业服务双向对接“直通车”,大力促进就业,为企业用工保驾护航。
一方面,成立援企稳岗服务专班,建立“组团联企”服务机制,对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严重的21个困难行业264户企业集中开展走访调研,按照“一企一策”建立“一企两清单”台账,“零距离”对接精准实施援企稳岗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实行“人才超市+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机构”的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搭建企业与求职者精准对接平台,以预约制、包抓制、代办制、调度制服务为抓手,设置24小时预约服务专线,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助推解决企业人才短缺和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
今年以来,全面落实“减、免、稳、缓、补”一揽子惠企政策,为1988家企事业单位减免社会保险费2109.62万元、1041家企事业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756.97万元、49家困难行业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2242.46万元、126家参保单位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资金191.4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101万元、带动吸纳新增就业3055人。“直通车”开通以来,提供政策咨询1500余件,办理业务900余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2件、办结率达95%以上。
亮点七,全市9家医疗机构实现医保支付“打包付费”。金昌市自2021年被列为甘肃省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城市以来,将全市9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纳入改革范围,探索推进全面深化医改,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改变按项目付费的传统医保支付方式,积极推进以患者的患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分组付费确定医保支付的DRG付费改革,大力推动医疗临床路径、检查检验、药品耗材使用及医疗服务全过程、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倒逼医院规范诊疗、控制成本、提升服务,使作为群众“保命钱”“救命钱”的医保基金发挥最大效能,切实增强参保患者就医获得感。
自实行改革以来,各试点医院住院费用由6024元降至5843元,降幅达3%,患者不合理医药费用挤出效应明显;患者自付比例由31.83%降至27.89%,降幅达3.94%,个人负担比例进一步减轻;体现医疗技术能力水平的激励组病增幅达128.57%,253例危急重症手术在临床开展,最大限度激发了医疗机构收治疑难重症患者的内生动力。
亮点八,推行“税务+社区”,拓展“陇税雷锋”服务新模式。市税务局聚焦涉税精细服务,搭建“税务+社区”纳税服务平台,将涉税服务从纳税人、缴费人推进到金川区6个街道、26个社区、200余名网格员、2000余户社区商户和近20万辖区居民,实现了服务范围“全覆盖”。全面落实“陇税雷锋全员帮、税费皆服全面帮、生命周期全程帮、快准稳好全域帮”服务机制,打通税务干部直达各街道的服务专线,依据居民需要开展“常态化+定制化”服务,完善“税务+社区”纳税服务和投诉调解两项机制,形成惠民政策闭环推送(政策宣传形成需求摸底→税务推送→社区承接→直达居民的“税务端到居民端”落实闭环)和涉税问题闭环解决(居民需求→社区承接→会商解决→专项反馈的“居民端到税务端”解决闭环)两项闭环流程,营造了惠民政策和涉税服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
截至11月底,通过全面落实组合式税费政策,惠及纳税人23437户,税收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43.11%,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税务+社区”纳税服务模式被中国甘肃网、甘肃税务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报道,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
亮点九,金昌海关成为全国首家开展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检验监管试点单位。金昌缘矿兴企、因企设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企融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聚焦金川集团公司从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等国进口铜精矿口岸通关时间较长、原料供给存在较大压力等难题,会同兰州海关积极向海关总署争取,将金昌海关正式确定为负责开展金川集团公司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检验监管试点单位。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金昌海关在新的“试验田”上积极探索,先后制定《金昌海关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目的地查检作业指导书》《金昌海关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检验实施技术方案》等一整套制度规范,规范流程、细化措施,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大幅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提前研判可能出现的通关时长不确定、检验监管周期较长、五大有毒有害元素超限、固体废物、其他夹杂等潜在风险,加强跨部门、跨地区联动合作,与金昌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签订《金昌市入境环保控制不合格货物移交处置合作框架协议》,与阿拉山口海关签订《金昌海关、阿拉山口海关进口铁路运输铜精矿监管通关模式试点合作备忘录》。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将企业厂区内海关指定查检作业区域摄像头接入金昌海关视频监控室,对科学采样、闭环送样实行全流程、各环节严密监管,切实提高合格率,降低风险隐患。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货物整体通关时间从5至10天压缩至27.78小时,压缩幅度达80%以上,货物运输时间压缩至8天以内,全年预计可节约费用6000余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
亮点十,延伸政务服务触角,打通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的“神经末梢”。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围绕争创“省内先进、国内一流”政务大厅,将全市各类办事大厅作为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统一纳入管理、统一场所命名,全面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增设1个政务服务工作站、3个政务服务便民点和16个不动产登记办理窗口,方便企业和群众“多点可办”“就近能办”。
永昌县大力推进清廉窗口建设,提出窗口服务“十要”(一要廉洁自律,勤政敬业;二要利企便民,优质高效;三要规范着装,亮牌上岗;四要微笑服务,有问必答;五要态度和蔼,用语文明;六要首问负责,跟踪办理;七要一次告知,全面准确;八要一窗受理,集成简约;九要正视评价,追求满意;十要创先争优,树好形象。)和窗口纪律“十禁”(一禁迟到早退,擅离职守;二禁聊天会客,吸烟用餐;三禁游戏娱乐,上网购物;四禁披头散发,无精打采;五禁态度生硬,漠视群众;六禁拖延推诿,刻意隐瞒;七禁吃拿卡要,违规操作;八禁刁难群众,错办漏办;九禁暗箱操作,超期办结;十禁乱扔杂物,脏乱无序。)等规范要求,对窗口工作人员从仪容仪表、文明用语、审批服务等行为进行统一标准、规范管理,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持续提升。
金川区积极打造“便民服务+”模式,通过推行“便民服务+一窗综合办”“便民服务+就近协助办”“便民服务+上门贴心办”“便民服务+协同联合办”等个性化、多样化、精细化服务,有效满足基层群众办事需求,用“微服务”打通服务基层群众“最后一米”。
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基层延伸服务15374件,服务企业和群众7.6万人(次),企业和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