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优化办理环节 提升办事效率 兰州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服务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1-06 08:48:04

原标题:优化办理环节 提升办事效率

兰州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服务

“打造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实践样本城市”系列宣传报道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精简材料、优化企业登记财产营商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工作,实现了企业、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便捷、高效、智慧、集成”的服务目标,为兰州市营商环境整体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线下登记”效率提升

1月4日,在兰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大厅,前来办事的群众秩序井然。刘先生来办理二手房转移登记,他说,以前办理这个业务需要跑3个窗口,提交3套资料,排3次队,从办理到领证需要5个工作日。现在提交一套资料、一窗受理,3个工作日即完成。

在企业财产登记专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企业财产登记业务以前需要3个环节、3个工作日办结。2022年以来,通过设立专窗,压缩时限,现在仅需1个环节、4个小时就可办结,登记效率大大提升。

时限压缩再压缩,流程优化再优化。记者了解到,我市以效率为目标,不断优化登记环节,业务办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将原来的3至5天办结的业务分成4个时限层级,在资料齐备、相关税费缴清的前提下,限时办结、提升效率。“立等办”:抵押权注销、居住权设立、居住权注销等7项业务“即来即办,即时办结”。“分钟办”:因生效法律文书发生的转移、赠与、夫妻财产约定、集体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等13项业务50分钟内办结。“小时办”:企业登记财产4小时办结。“三天办”:国务院、省政府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间《通知》要求除大宗业务、遗失补证等需要公告征询异议的业务,其他不动产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办结。为了进一步压缩时限,除以上三种以及法规有特殊规定的登记业务外,全部压缩2个工作日,即3个工作日内办结。

通过不断优化办理环节、压缩审核层级,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兰州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共办理各类登记业务25.5万件,颁发证书33.2万本,颁发证明9.5万本。业务中,一般抵押登记90%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二手房转移登记80%实现2个工作日办结,商品房转移登记业务70%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除法规有特殊规定的登记业务外,所有业务3天办结率达100%。

“线上登记”渠道拓宽

“现在在网上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速度快,很便捷,”甘肃华尊立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白经理说,去年他将申请资料上传到“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在网上为756户业主申请办理了不动产权证。我市全面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依托电子政务外网数据交换平台和自然资源业务网,与税务等部门数据共享,实现了不动产交易、税务、登记业务的“一窗受理、集成办理”,实现“进一次门,办多件事”。

目前,通过甘肃省政务服务网兰州市不动产登记“一窗办事”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甘快办”APP,可以办理新建商品房(经适房)所有权预告登记、新建商品房(经适房)所有权预告并抵押权预告登记等14种登记业务。

基于此,“同城(省内)通办”全面实现,转移、抵押、注销、变更等业务可就近选择兰州市任意一个不动产登记大厅或者在线申请办理,抵押业务可“省内通办”,个人名下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业务“跨省通办”。

线上渠道拓宽了,办事更便利了。办事群众和企业通过“线上”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查询不动产登记信息,实现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不见面审批”。2022年,通过网上申请办理登记业务5.3万件,占年全部登记业务的21.2%,网上办件量占比相较2021年增长4.8%。

全力推动历史遗留“登记难”

既“谋新事”,也“理旧账”。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是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民生大事。

“我是去年6月份拿到不动产权证的,拿到的那一刻,既惊喜又意外。”1月4日,安宁区立达青年郡小区的业主王先生对记者说,惊喜的是,房本本终于拿到手了,悬着的心也踏实了。意外的是,“迟到”了5、6年的房产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办下来了,感谢工作人员的付出。

兰州市自然资源局安宁分局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将化解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与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积极推行“带办、帮办、登门办”服务,帮助企业查找原始资料,当好“店小二”,成熟一批,办理一批,化解一批。

兰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动产登记事关群众利益,与千家万户密切相连。他们将持续聚焦群众最期盼、最关注的问题,确保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质量再提升、服务效率再上新台阶。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