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芳
2022年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呈现出结构改善、韧性增强、速效兼具、量质齐升等积极特征。最近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牢正确方向,紧盯着力重点,提出“强化有效投资” 等八大措施为经济发展赋能。近十多年来,重大项目投资对甘肃经济增长影响巨大,特别是在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增效益等方面的综合效果十分显著,边际效应呈现正向递增态势,与消费和出口相比,投资的乘数效应更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加明显。2023年乃至未来五年,我们要始终以重大建设项目投资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推进投资进度,提高投资效率,强化重大项目的牵引与带动作用,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努力实现投资有支撑、增长有动能、发展有源泉的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抢抓战略机遇,围绕生态屏障、能源基地、战略通道、开放枢纽的特殊功能定位,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增长。甘肃面临着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的双重压力,面对着扩大经济规模和促进转型升级的双重难题,需要应对内生动力不足和外部竞争加剧带来的双重挑战,要深入研究国家重大项目和资金支持的方向和领域,牢牢抓住国家扩大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等政策窗口期,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趋势,聚焦市场发展方向,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双碳”目标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中天水经济带、兰西城市群、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发展机遇,进一步开拓思路,更新理念,谋划包装、落点布局一批示范作用强、带动效应大的新型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全力推进前期工作,加速推动项目开工建设,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抢抓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一轮经济增长历史机遇,围绕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坚定不移实施提质增效扩量工程。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产业,我们要抢抓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动权,产业发展的核心要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强工业行动为抓手,把彰显功能、促进转型、放大特色有机统筹起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新空间。一要聚焦“双碳”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供应基地,使新能源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产业构建的重要牵引。二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完善和落实链长制链主制,持续推动工艺技术进步,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三要围绕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部署数据与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大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项目投资建设。四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形成集群特色发展规模,聚焦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现代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
着眼未来,聚焦补短板强弱项,优先加快建设重大民生项目和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有效投资、促进长远发展的重要抓手。一要提前布局、补齐短板,切实增强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储备针对性。二要互联互通、互补联动,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三要创新机制、营造生态,凝聚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社会合力,建立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滚动实施机制。四要重点加快推动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上马实施,加快实施环境卫生、市政公用、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民生领域补短板项目,持续改善农村公路、农村供水、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条件。
立足积极扩大新开工项目,推进甘肃重大建设项目投资落地并加快形成新的生产力。从2022年甘肃重大项目建设状态看,续建项目仍是投资的主体项目,计划新开工项目与预备项目不足。一要着力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建设,推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项目建设和物流、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二要着力强化构建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体系,制定补充完善争资争项清单,从严从实落实财政资金使用进度,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提高产业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强化项目用地保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
着力增强民营企业家安全感和市场投资信心,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民间投资不仅是增强投资活力的重要引擎,也是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质量的重要力量。2022年1至11月,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7个百分点。一要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提出的21项具体措施为指引,整合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体系,对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梳理,根据地方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细则和支持办法,确保政策的协同性、配套性、可操作性。二要加强对民间投资优惠政策的宣传,消解民间投资者消极心态,增强投资信心,聚焦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突出问题,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盘活全省资产存量和扩大资产增量。三要积极推进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民间投资和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对于金融、电力等行业门槛较高的领域,探索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不断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四要完善民间投资服务体系,推动民间投资上规模、上水平。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把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落实措施,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公正、公开的市场服务体系,发展和壮大投资咨询、技术创新、企业诊断、评估、会计、法律、审计、设计、监理、招投标代理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五要着力拓宽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和支持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信贷中介组织发展;积极引导和推动民营担保公司与国有担保公司的合作,加大对国有股本担保公司的资金注入,兑现政府担保贴息补贴;支持民营企业直接融资,鼓励通过发行债券融资,支持一批高科技、节能减排、文化创意、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成长型中小民营企业开展集合发债工作。
(作者为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