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书评】守卫敦煌壁画的色彩

来源/ 作者/ 时间/2023-01-10 12:08:49

【书评】

守卫敦煌壁画的色彩

李宝堂

日前,刘笑伟的军旅诗集《岁月青铜》,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反复品读后觉得兵味很浓,诗味很美,时代感很强,充满军旅诗特有的雄强豪迈和阳刚之气,是一部难得的新时代军旅佳作。

刘笑伟入伍32年,非常熟悉和热爱部队生活。诗作以深厚的军人素养、广博的文学积淀和火热的艺术激情,为伟大时代的人民军队纵情歌唱。

这部4辑、77首诗作的精美诗集,内容非常丰富。从人民军队现代化诸军兵种,到东风、巨浪等先进武器装备;从实战化军事演练到日常训练和生活中的齐步走、拉歌等细节;从亚丁湾护航到地中海撤侨;从西部高原边陲哨所雪线巡逻、移防之夜,到南海、西沙群岛的礁石刻字描红;从军人的理想、信仰、使命到军人的血性、奉献和情感等,都有优美的诗意表达。

读着这些精彩诗作,仿佛能看见人民军队钢铁长城般的威严阵容和雄强气势;能真切感受到人民军队的强军之梦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国之梦、民族复兴之梦,读来令人深受感染,倍加振奋。

诗集突出的一个亮点是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在《朱日和:钢铁集结》这首开篇力作中,诗人用浓墨重彩描绘了我军现代化、大规模、高强度、实战化军事演习和钢铁集结的雷霆万钧之力,尤其令人感到直击心灵的是诗中这几句:“我们守卫着黄河的古老/守卫辽阔的海洋和天空/以及敦煌壁画的色彩”。

“守卫祖国辽阔的海洋和天空”,在军旅诗中是很常见的,但守卫“敦煌壁画的色彩”,却鲜见有人这样写过。这几个汉字在当今中国诗坛,特别是军旅诗坛,具有“历史的个体感”和唯一性,极大地拓展了当代中国军人的胸怀和境界,展现了中国军人全面的军事文化素养,提升了中国军人的时代使命,也丰富和强化了全诗的文化品格。

众所周知,敦煌莫高窟是有1600多年历史、4.5万多平方米壁画、2400多尊雕塑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特别是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有5万多件珍贵文物。由于当时国之积贫积弱,曾屡遭劫难,“成吾国学术之伤心史”。

刘笑伟在表现当今中国具有巨大影响的军事演习的重磅诗作中,写出守卫“敦煌壁画的色彩”,不是一时灵动的随意之笔,而是激情之下,有着深刻理性思考和深厚思想内涵的诗歌表达,既有新意又有深意。这是当代中国军人向世界发出的声音: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饱受屈辱的旧中国了。今天的中国军人,有决心、有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包括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此外,守卫“敦煌壁画的色彩”极具画面感,与全诗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的浓烈战场气氛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艺术性,使人能在刀光剑影中联想到美轮美奂的敦煌壁画,联想到可爱的九色鹿、神采飞扬的飞天和绚丽多彩的青绿山水等,也会联想到至今仍流落海外的国宝文物。这些都极大地拓展了全诗的想象空间、思想空间和感情空间,赋予诗作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

诗集的另一个亮点,是诗人对新时代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作为中国军旅诗实力派代表性人物之一,刘笑伟一直关注当代诗坛的健康发展,强调继承中国古典诗特别是边塞诗的优良传统和美学品格,既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又要有生动优美的语言。他特别注重深入生活,强调“一秒钟都不脱离这个时代之外”,尖锐指出“与时代脱节,与人民绝缘,是现在诗歌创作的通病”。

刘笑伟在军旅诗的艺术表达上,创造出独特的审美。他始终立足于练内功,力求“戴着镣铐”跳出优美的“生命舞蹈”。他坚信“语言是粮食,诗是酒”。在《疼痛》一诗中他写道“纸上。汉字/像一枚枚钉子/钉入/我的心/但我还是要/向更深处挖掘/让灵魂/在极度疼痛中/发出真正的声音”。

研读刘笑伟的《岁月青铜》,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军旅诗不只是飞机大炮、导弹军舰、铁流滚滚,军旅诗同样需要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只有这样,军旅诗才能发挥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岁月青铜》,刘笑伟著,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