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大量水鸟在崇信汭河栖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2022年,平凉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紧扣“3659”发展思路和2026年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目标,应变克难、靠前发力、主动作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喜讯频传:
连续三个季度获得全省经济发展“贡献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防返贫致贫“四圈管理”措施在全省推广,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荣获“平安甘肃建设示范市”称号;
平凉红牛、静宁苹果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平凉红牛列入国家重要特色物种联合育种攻关计划,庄浪县万泉镇连续两年被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
……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平凉市广大党员干部把握机遇、攻坚克难、拼搏实干的成果。
全产业链发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从田间地头到智能车间,从园区厂房到项目现场,从延伸产业链到繁茂“产业林”,从培育国内市场到对接国际市场,冬日的平凉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热潮,呈现出蓬勃活力。
平凉市坚持以全链式思维抓项目、强产业、增动能,强力推进九大重点产业链建设,建立“财政+”支持平台,每季度召开产业链建设推进会议,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开工活动和实地观摩,实施产业链项目402项,预计九大重点产业链实现增加值340亿元,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个百分点。
力促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扎实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全年牛出栏39万头、苹果产量215万吨、蔬菜产量78万吨。实施昊康牧业万头牛场、优然牧业高产奶牛牧场、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建成饲草加工、牛肉分割、果品加工、蔬菜加工和有机肥生产线41条,国维淀粉一期全面投产,平凉红牛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引进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申报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14个。平凉红牛、静宁苹果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平凉红牛列入国家重要特色物种联合育种攻关计划,庄浪县万泉镇连续两年被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
力促工业经济提速强能。全力实施强工业行动,紧盯煤炭、火电、建材等重点行业,强化运行监测调度,狠抓要素保障服务,指导帮助骨干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充分释放产能,原煤产量、发电量均创历史新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势见效,出让矿业权6宗,邵寨煤矿达产达标并通过产能调增初核,五举煤矿建设规模调增获批,20万吨聚丙烯建成投产,灵台电厂、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聚丙烯高值化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装配式建筑综合加工、微型扬声器制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一批绿色建材、智能制造、生态环保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12.5万千瓦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建成并网。红峰机械公司被工信部列入第一批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力促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实施崆峒山景区质量提升、大云寺·王母宫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71个,打造了崆峒海寨沟、庄浪石桥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开通“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旅游专列,旅游综合收入预计达到150亿元。全面落实各项稳主体促消费政策措施,列支专项资金支持汽车、家电等商品消费升温,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
齐心助力创城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华能平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全貌。 徐进平
亮丽整洁的街道、安全畅通的交通、文明有礼的市民、随处可见的“志愿红”……今日的平凉,从机关到社区,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人人参与创城,个个奋勇争先,凝聚了全民创城的强大力量,奏响了动人和谐的文明乐章。
过去一年,平凉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协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全域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研究制定一系列制度办法,开展“百日集中攻坚”行动,实施城市更新项目490项,中心城区活力公园建成开放,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即将投入使用,泾河干流综合治理、天门塬综合路网工程加快推进,新科路、天塬路等10条“断头路”竣工通车。成功获批“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三年将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亿元。下功夫整治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城乡拆违(危)拆临445万平方米,深度治理乱倒垃圾、乱贴广告、乱停车辆等顽疾,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城市形象面貌和文明程度极大提升。华亭市跻身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平凉市坚持全域推进、全面振兴、逐村规划、一村一策,完成发展类村庄规划240个、村庄建设计划1351个,建成省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135个,自然村硬化路520公里,改造自来水入户设施8000户,新(改)建户厕5.07万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持续推进,全省乡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崇信县召开。崆峒区崆峒镇、泾川县白家村、崇信县赵湾村、木家坡村荣获2022年度中国最美村镇奖。
加快改善基础条件。注重依托重大项目带动发展,推行重大项目包抓责任制,实施投资清单项目552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灵华高速一期、彭大高速三期、国道312线改造进展顺利,平凉机场完成预可研评审,平庆铁路可研即将获批。引洮二期静宁城乡供水配套工程全线通水,庄浪应急供水工程开工建设,新集水库、刘李河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加速推进,5G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严守生态红线 筑牢绿色安全屏障
崆峒山下,绿意环绕,泾河岸边,候鸟翩跹。
平凉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着力提升绿色公共福祉,深入实施增绿添景、生态屏障、绿色廊道建设等“六大工程”,扎实开展造林绿化五年行动,多措并举改绿、增绿、扩绿,完成造林封育22.55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69平方米,市域生态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成为全省首个获批命名的“国家森林城市”。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实抓细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两轮中央督察和第一轮省级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清零,第二轮省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集中开展燃煤、扬尘污染治理,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3%。落实落细河(湖)长制,全面清理整治河湖“四乱”,全市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水质全部达标。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稳定。
不断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大力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推行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全域垃圾闭环处理走在全省前列。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省里下达指标。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重点介绍了平凉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典型经验。
深化改革开放 激发发展动能活力
静宁县界石铺镇李堡村智慧特色蔬菜产业基地。
改革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平凉市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关键环节,谋划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的重点改革任务,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拓展交流合作空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市属国企分类改革重点任务全面完成,重组建立市城投、产投、文旅投集团,国有资产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与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深化工业园区(集中区)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实施“标准地”出让。成立市融媒体中心,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市场主体成长的沃土。
2022年以来,一个个重点项目在平凉大地汇聚、生长,为全市经济增长构建了牢固的“稳定器”。这背后,离不开平凉市出台的一系列硬招实招: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平台上线运行,324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清单化管理,203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即来即办、秒批秒办”,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企业家营商环境座谈会,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减税费、降成本、增信贷、稳就业、强保障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叠加发力,支持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78万户。静宁县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
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积极面向国内市场招大引强,持续深化与宁夏永润化工等重点企业合作,与省公航旅集团即将签订增资扩股协议,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线上线下同步、省内省外齐抓,第28届“兰洽会”签约项目创历史新高,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64项,省外到位资金增长88.3%。全力支持重点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新培育外贸企业18家,静宁县红牛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批。
坚持人民至上 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庄浪县韩店镇石桥乡村旅游示范村。
泾河平凉崆峒段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平凉市牢记“国之大者”,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市民生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6%,省、市列惠民实事全部办结。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担保贷款、就业援助等政策措施,实施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选聘1000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面向社会公开考聘247名社区工作人员,新增城镇就业2.67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47万人,实现脱贫人口稳岗就业18.48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1.3%。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实施中心城区集团化办学,新建改扩建校舍51万平方米,新增城区义务教育学位5680个、园位2550个,有效缓解了“大班额”“入公办园难”等问题。全力推进健康平凉建设,平凉市中医医院等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建成崆峒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平凉运动健儿在省第十五次运动会上获得优异成绩,泾川文汇足球俱乐部取得17年来我省足球运动的最好成绩。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完成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和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提标,落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11.13亿元,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持续提高,群众就医结算更加便捷。7县(市、区)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实施城镇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4793户,化解已售城镇住宅历史遗留 “登记难”问题4.85万套,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87户,“保交楼·稳民生”工作扎实推进。
这一组组数字,是诠释平凉人民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更是与人民血脉相连的时代担当。今年,平凉市还将加大“真金白银”投入,办好10件为民实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平凉市将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平凉实践中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