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
甘肃非遗产品“海外相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在农耕文明中总结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刺绣、瓷器、陶艺、剪纸……这些在过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在当下也悄然开始转型,将目光瞄准商业市场乃至海外商业市场。1月6日起,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数字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为期一个月的2023年“GO DAY 欢乐年货节”活动正式启动,甘肃省万余件非遗产品漂洋过海,与全球用户线上见面。
非遗的表现形式和承载方式很多,如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历法,传统礼仪、节庆,传统体育和游艺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非遗元素无疑给乡村发展注入更多潜力,而乡村振兴也将让非遗传承更富活力。
祁辉是甘肃省陇西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陇西刺绣非遗工坊成立于2019年,先后开展培训20期,培训2000多人,订单量1万多件,带动100余人生产自主设计开发的10多个系列上百种刺绣品,帮助近1000人实现就业增收。
“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是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生活之间的审美、需求与文化内核之间的对接,是当前非遗技艺城市化审美的一条必经之路。
甘州刺绣传承人、甘州区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长、巧手坊负责人贠燕琴说:“这几年,我发现传承人的观念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愿意将自己的非遗项目更多、更好融入生活。来往的顾客对与生活相关的非遗文创或者非遗产品也更感兴趣。非遗本身就是诞生于生活中的,让非遗的生命融入当代人的生活,也是人间烟火中的非遗魅力。我和团队多次开会总结,并将手头的一些非遗文创在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审美方面进行了很多改动。”
近年来,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在保护传承非遗项目的基础上,竭力推动非遗项目与市场对接,为消费者与非遗产品搭建起平台和桥梁,将甘肃非遗推介至用户眼前。“甘肃省2022年非遗购物节”结束后,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还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加入,推进“非遗购物节”在各地落地举办,“GO DAY 欢乐年货节”正是在这一理念下的工作安排。
此次活动借助国际网络购物平台,把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洮砚,乡村生活中常见的刺绣化身为七彩丹霞的文创书签,用麻线编织、耐磨透气的雅路人麻鞋,以及恰逢兔年,庆阳香包刺绣中选品出的乖萌小兔子等非遗作品呈现给更多的海外用户,让海外民众在浓郁的春节氛围中感受甘肃丰富多彩、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了解甘肃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卢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