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2月1日讯(本网记者 程健)记者从1月31日下午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2023年第1次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自2017年开始的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结果显示,通过近几年的整改整治,祁连山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祁连山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自2017年以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草地面积明显增加,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同时,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提升趋势,植被指数增幅10.88%,植被覆盖度增幅7.81%,植被生产力增幅14.8%。另外,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优良,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国家管控要求。
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张如海介绍,结合日常监管和考核评价情况来看,祁连山5市11县(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果得到巩固,全面提升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能力,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水、气、土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祁连山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祁连山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为有效提升全社会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祁连山整改的“博物馆”和“教科书”作用,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了《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述》,为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组织编制了《多姿多彩 生态甘肃》画册,拍摄制作了“多姿多彩、生态甘肃”主题宣传片,生动形象地宣传展示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社会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在各级政府和公众中形成了高度共识。”张如海说,“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自然保护区人为扰动大幅减少,动物种群逐渐增多,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