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奔流文化·闲谭】“凉州会谈”的历史再现之路

来源/ 作者/ 史勇 时间/2023-02-05 08:45:00

1992年9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西藏的主权归属与人权状况》白皮书,开篇即指出,13世纪中叶,西藏正式归入中国元朝版图,其标志性事件就是西藏宗教界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简称萨班)同蒙古皇子阔端在凉州(今中国甘肃武威)议定了西藏归顺的条件,其中包括呈献图册、交纳贡物、接受派官设治。自此,“凉州会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意义——三十年来,甘肃人将原本是个冷门历史名词的“凉州会谈”逐步可视化、可触化、可感化、可知化,在潜移默化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基筑元。

01

历史再现的前提和基础是尽可能完整地复原真实的历史。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学者宿白先生就曾建议,应将萨班当作重要历史人物形象予以保护,其功绩值得永远纪念,其寺、塔应酌予修复。1993年,王宝元等在“凉州会谈”重要史迹白塔寺所在地刘家台庄进行田野调查,搞清了佛城与寺院的布局并绘制了复原图,后发表《凉州白塔寺考察记》。1995年,武威文物部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清康熙二十一年重修白塔记碑。1996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在伍精华同志《关于修复元朝帝师八思巴及其伯父班智达的纪念碑》来信上批示:“武威会盟,这是一段重要历史,也是重要文物,应保护和重建,请搞个规划、方案,报批。”1998年,受甘肃省文物局委派,魏文斌、李明华等对武威白塔寺现存萨班灵骨塔等遗迹进行了维修、复原前的调查工作,取得了相关资料,后发表《武威白塔寺调查与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文结尾,作者特别提及白塔寺及萨班灵骨塔具有极好的纪念意义,武威市各界及藏族僧俗热切希望萨班灵骨塔得以修复和重建,认为这是目前极具政治意义的有利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一件好事。2000年,李铁映同志再次对武威白塔寺遗址修复工作做出批示:“‘凉州会谈’是历史纪念碑,应用园林方式,先把遗址保护起来,逐步恢复旧貌。”2001年6月,“十五”时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武威白塔寺保护维修工程开工,计划投资1040万元,主要内容是加固保护萨班灵骨塔塔基、复原萨班灵骨塔、修建“凉州会谈”纪念馆等。2002年8月,武威白塔寺萨班灵骨塔复原工程竣工;次年,“凉州会谈”纪念馆建成开放,主要展品有萨班铜像、清康熙《重修白塔碑记》、明宣德《建塔记》《重修塔院碑记》、法器、经卷、西夏瓷器等。现在的武威白塔寺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武威白塔寺调查报告

▲萨班铜造像 引自《武威文物精品图录》

▲明代重修凉州白塔志碑 引自《武威文物精品图录》

▲复原后的武威白塔寺塔林 引自《甘肃文物事业六十年纪事》

02

“凉州会谈”是妥妥的甘肃历史和甘肃故事,如果说国家支持的“凉州会谈”历史遗迹复原工程属于“规定动作”和文物保护利用的常规操作,那么甘肃人则围绕“凉州会谈”这座历史文化富矿,还有不少鲜活生动的“自选动作”和打开方式,既有历史厚度,更有生活温度。

  学术支撑“凉州会谈”历史再现

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樊保良和甘肃省文史馆副馆长水天长主编的《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一书,被誉为全面系统论述“凉州会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首部史学专著,于1998年荣获甘肃省首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1999年荣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凉州会谈”研究由此开山立派,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2017年10月,“纪念凉州会谈7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甘肃武威召开,来自北京、西藏、甘肃、四川、陕西、江苏等省(区、市)的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15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会议围绕“凉州会谈的历史及意义”“元朝中央政府治理西藏”“蒙藏关系史研究”“武威地区相关历史事件人物研究”等主题展开研讨,形成了“凉州会谈”是藏学领域永恒话题的共识。

  可视化再现“凉州会谈”历史故事

2006年2月,由甘肃省委宣传部、武威市委市政府、甘肃省广电局、兰州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历时三年联合摄制的电影《月圆凉州》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首映,这也是中国首部在联合国总部举办首映活动的电影。全片八成以上镜头在甘肃取景,导演兼制片人和一半以上角色均为陇籍。先后还在柏林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亮相。2019年2月,严兴奎、李元辉撰稿,马通绘画的《凉州会谈》连环画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为“凉州会谈”故事的可视化提供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新载体。

▲《凉州会谈》连环画书影

  “独门绝技”普及“凉州会谈”故事

众所周知,“凉州会谈”与藏传佛教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唐卡是藏族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其题材涉及历史、宗教、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2012年6月,由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杨旦春创作的长达30米、宽1米的大型历史题材卷轴唐卡《凉州会盟》在兰州展出,再现了13世纪西藏纳入祖国版图的历史场景。这幅手绘唐卡长卷体现了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藏族唐卡绘画流派勉唐画派风格,采用不褪色矿物质颜料绘制,观感高贵典雅。2020年以来,凉州会谈纪念馆结合特殊时期闭馆不闭展的实际情况,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反映“凉州会谈”历史场景的在线唐卡图片展览。

▲长达30米的卷轴唐卡《凉州会盟》

  “凉州会谈”历史再现进课堂入寺院

2019年,“凉州会谈”被编入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年秋高一历史(必修)课本(上册),教材中选用了武威白塔寺萨班灵骨塔遗址照片,用简洁文字介绍了“凉州会谈”的背景与成果:“1247年,蒙古皇子阔端与吐蕃宗教首领、藏传佛教高僧萨班在凉州会谈,就吐蕃地区归附达成协议。西藏开始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同年5月18日,适逢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暨西黄寺博物馆开放一周年,《萨迦班智达与凉州会谈》展览在北京西黄寺博物馆开幕,并作为该博物馆常设展览之一。北京西黄寺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驻地。该展览被称为深入挖掘藏传佛教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史料,展示党和政府对藏族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保护与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之一。

▲《萨迦班智达与凉州会谈》展览在北京西黄寺博物馆开幕

抚今追昔,随着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理念的演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凉州会谈”的历史再现之路也会越来越宽。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