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帕米尔(水彩画)陈坚
路遇(水彩画)陈坚
回娘家(水彩画)陈坚
马背上的塔吉克族男人(水彩画)陈坚
【艺术手札】
有使命感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有意义,心甘情愿,以苦为乐。作为一个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的人,艺术就是我的使命。“认识自己”是对自己内在灵魂的追问与探究,“成为自己”则是一种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正是艺术创作让我在艰苦的旅程中实现蝶变,逐渐认识自己,成为自己,从而坚定了未来的目标与方向,追随它的召唤,痴心不悔。这就是我20多年来那么执着地描绘帕米尔高原的旖旎风光和人文风物的缘由。
在北京的工作室里,我时常回看多年来坚持去帕米尔高原采风写生的人物画作品,不由心生感慨:真是得之不易的形象呀!这些画作是我孜孜不倦耕耘在那片热土的所得,是忠实记录我的创作心路与生命体验的宝贵财富。
20多年前,当我第一次踏上帕米尔高原,塔吉克族人的虔诚与质朴让我的心沉静下来。此后,我每年都会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住上一个多月,在大自然的摇篮中洗净尘埃,在人性的温暖里获得力量。多年的采风写生经历,让我与当地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情感,我与他们同吃同住,分享快乐与悲伤。因此,将他们可爱的形象以艺术的手段记录下来,成为我的一大创作主线。
我曾为塔吉克族人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和相貌特征所吸引,也曾追求过技法的完美表现。从2001年创作的《行走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族少女》《马背上的塔吉克族男人》,到2004年后陆续创作的《担水的塔吉克族女孩》《秋天的帕米尔》《回娘家》等水彩画作品,皆是我初探帕米尔的激情之作。但随着对描绘对象的深入了解,我渐渐舍弃了猎奇性的表达,情感和精神成为带动创作的内力源泉,催生出样式、色彩和表现方法的多样变化。我在人物画创作中虽然一直保持着现场写生的习惯,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生,而是在描摹外在形象的同时注重对其内在精神的挖掘,力求真实表现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得益于在帕米尔高原的感知与经历,我终于明白,只有“了解”才谈得上写生,了解对象并观照自己的内心,方能赋予写照的对象以生命。
于我而言,人物画创作的内核不仅仅是塑造好人物的形象,更是将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关乎对于生命意义的求索,这才是与我自己息息相关的课题,也是我一直坚持的创作初心。因此,在画面的风格上,我的水彩人物作品由最初的具象写实逐渐演变为后来的对平面化和纯粹化的追求。只要作品在空间和色彩的表现上与描绘对象产生了情感关联,即便舍弃了那些繁杂的细节表现,也能充分反映出我在创作时的复杂思绪。
多年前,我与夫人在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写生的路上,偶遇了一群正在河边担水的塔吉克族妇女,我们便上前热情地与她们打招呼。恰恰就在此刻,其中一位中年塔吉克族妇女进入了我的视线。她头上的红色纱巾乘风飞起,耀眼夺目,与远处的麦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就是我一直寻找的形象与画面吗?我上前与她说明了我的写生意图,请她耐心等待一会儿,她同意了,便开始整理头巾和衣饰,那一抹鲜红仿佛撩过田间垂着长须的麦穗,随着微风在阳光里飘荡。抬眼再看,她已整理好天蓝色的上衣和红得浓重的裙子,脸上流露出淡淡的微笑,太美了!我一定要记录下这一美妙的时刻!随着画笔的游走,我构想着要如何表现出她在粗粝的自然气候和简朴的生活环境中秉持的尊严与端庄,表现出她那羞涩而真诚的面容。作品完成后已过多年,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她,但我用画笔留住了这段记忆,而这份感动也通过《路遇》这件作品传递给了更多的观众。
此后至今,帕米尔高原持续点燃着我的创作热情,在《陌生人》《收割》《劳动中的塔吉克族女人》《塔吉克族优秀教师》等作品的创作中,我继续尝试着以水彩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探索新的表达。近年来,我的作品多以轻盈的笔触与浓重的色彩组织画面,力求呈献出轻柔如丝又厚重如山的视觉感受。这感受,来自这片土地的浸润:一座壮美无比的雪山、一首塔吉克族的歌谣、一句真挚的祝福、一个灿烂的微笑……这些美好,足以构建起一幅幅为我带来心灵慰藉的画面,为心中的净土留下永恒的写照。
(作者:陈坚,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