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刚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当代中国越发受到世界瞩目。因此,立体地发掘中华文化资源,多方位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全景式抽象出丰富的中华文化符号,积极传播中华文明所蕴含的普遍性价值,诉求文明互鉴中的文明共识理念,成为中华民族实现强起来的重要着力点。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语境和世界发展大势下,《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符号解读》(以下简称《家园》)一书的组织者,邀请到17位在各自研究领域深耕数十年的专家学者,以独特的研究视角共同谱写了既有文化底蕴,又具学术价值的优秀读物。读罢全书,油然而生一种文字的通透感和了然于胸的豁然开朗感,其逻辑的自洽和一以贯之的精神脉象,使其气势在纵横捭阖中如鲲鹏展翅、排江倒海。可以说,这是一部高度契合时代语境下民族复兴需求和人类文明跃升方向的厚重之作。
17个文化符号展示中国底色和气质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源泉。发掘和提炼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多维度建构中华民族形象,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和现实载体。这些可触可感的文化表征,不仅是中华文化生成的根荄与基因,更是在历史积淀中厚植了思想价值内涵,又为中国人广泛认可的中华文化符号和文明标识。
在《家园》构建的文化地形图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一部中国史就是文明交流互鉴史。正是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样民族融合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文化的兼容并蓄又促进了民族(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气象、文化气势,在新时代语境下经由不断地发掘史料、阐释内涵、提炼文化符号,使深沉的民族精神如草蛇灰线般地自我显现出来。无论是蕴蓄中华文明根脉的殷墟甲骨文、“中华第一城”的良渚、“华夏第一陵”的黄帝陵,还是如同文化资源富矿般时时可探寻的“三孔”;抑或激发凝聚中华民族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的长城、“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集八方之大成于一体的故宫,还有孕育华夏儿女的“母亲河”黄河、长江,以及既是商路也是文化之路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特别是作为文化交流结晶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这17个彰显中华文明特质与普遍价值的文化符号,从多个面向和维度展示了中国形象的底色和气质,一个包容大度、开放和平、追求文明的中国形象耸然屹立在世界舞台上,令世界人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精神家园如水草般丰茂和繁盛。
探寻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放眼世界,今日之中国,是从历史的中国走来的,不仅是赓续了中华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的中国,更是越来越开放、为世界文明作更大贡献的现代化中国。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直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充满了好奇,也迫切期望中国为世界进步注入发展动力,为徘徊于十字路口的文明跃升提供价值启示。什么是历史正确和人类文明发展大势?什么是中华文明特质和中华文化的标识性符号?在很大程度上,《家园》是一部走进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探寻之作,更是一条感知和读懂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阿里阿德涅彩线”。就此而言,《家园》在探寻中国文明型崛起的文化密码中,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发掘探寻、共同成长。
“传统文化”与“时代表达”相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必有其文化根脉和文明基因的赓续,中国的文明型崛起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有容乃大的文化气质,彰显了蕴含文明共识理念的文化标识的广泛可接受性,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必将有赖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繁茂。前瞻未来,中国不会仅仅以民族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要充分展示几千年未曾中断的诉求民族交融、文化交流、文明包容的文明体形象,需要更加注重对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培育、呵护和建构。
从大历史视野理解中国文明型崛起的必然,就不能不洞察中华文化的密码,尤其要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根脉、读懂当代中国如何从历史的中国走来的逻辑,必须深入阐发中华文化蕴蓄的普遍价值,特别是中华民族共有之精神家园的根深叶茂。当下的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的中国,世界的中国有着和平、包容的文化基因,有着诉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代文明眼光,所昭示的世界是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是国家崛起所需和民族复兴的必然。面对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以高创意诉诸“传统文化”与“时代表达”相融合?《家园》可以给予我们多方面启示。
理解历史,首先要进入历史,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走向哪里?其次,要在文化自觉中明白我是谁,知道何谓一以贯之的社会主流价值追求和全民族共有之精神家园。人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家园感是其中的重要尺度。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为价值参照系,所展示的是世界的和平共荣、包容性发展和命运与共,所揭示的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文明共识。如何以充盈的精神追求、奋进的精神意志、文艺的繁荣兴盛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强起来,必须全方位激发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使中华民族精神之强奠基于共有精神之家园的群峰并峙。
(《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符号解读》,故宫出版社、民族团结杂志社、“道中华”主编,故宫出版社、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