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保护黄河文化 赓续黄河文脉——《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解读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2-22 09:48:08

原标题:保护黄河文化 赓续黄河文脉

——《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解读

黄河楼

游客在兰州非遗陈列馆感受黄河文化

黄河楼夜景

黄河沿岸风景如画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兰州又称金城,是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黄河文化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种类富集,那承载着黄河文化底蕴的青城古建筑群正在焕发新彩,古渡古驿得到了整体保护,黄河文化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更加具象地浸润着游客和周边群众的心灵。

2月1日起,《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开创了我国城市黄河文化保护立法先河。《办法》中,不仅对全市黄河文化资源进行了界定和分类,更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制定了具体措施。《办法》的出台表达了作为“沿黄”城市全力弘扬黄河文化的一份担当和坚定决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近日,记者就该《办法》的意义和作用、特色和亮点进行了深入采访。

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1年市政府启动《兰州市黄河文化资源保护办法》立法调研项目,2022年列入政府规章制定项目。2022年12月3日,《兰州市黄河文化保护办法》经兰州市人民政府第3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2月22日市政府令〔2022〕第4号公布,自2023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次立法,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甘肃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的需要,是保护黄河文化、赓续黄河文脉、讲好黄河故事、做好黄河文章、唱响‘黄河之滨也很美’城市品牌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需要,是深化文化市场体制改革、完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繁荣振兴文化事业、大力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力举措。”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由衷地说。

一番肺腑之言足以证明,《办法》的实施绝对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大型文化工程。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兰州市将以该《办法》为契机,深入挖掘以黄河风情线大景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古镇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以法律推动保护工程顺利实施,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将文化与流域法治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对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必将对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办法》契合实际、体现特色、符合需要

《办法》包括总则、保护与管理、传承与弘扬、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共六章五十条,对全市黄河文化资源进行了界定和分类,明确了部门职责,确立了基本保护制度,对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制定了具体措施。其中,总则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政府及其部门职责、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参与等内容,其他内容则规定了系统性保护、规划保护、控制性详规等保护措施,以及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原则,黄河文化传承制度、传承弘扬重点及具体措施等内容。

“《办法》的制定出台其根本目的就是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兰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市文旅局法规科科长胡宇新介绍,在立法工作启动之初,《办法》起草小组克服疫情影响,全力做好实地调研、征求意见、专家咨询和《办法》修改完善工作。在2021年立法调研项目的基础上,实地走访了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演艺集团、甘肃省陇剧院等单位,先后3次征求了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和兰州新区等三十多个部门单位的意见建议,充分借鉴了河北、福建、广西等地文化保护方面的先进立法经验,力求《办法》契合兰州实际,体现兰州特色,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2022年7月30日(线上论证会)、8月26日,兰州市司法局两次组织召开由法学专家、省人大法工委、省文旅厅、省司法厅、市人大法工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立法论证会,并邀请司法部立法四局业务负责同志参加指导工作,对焦点问题反复论证和专题讨论。经过认真推敲、深度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反复修改、不断完善,最终形成《办法》送审稿。

一部体现时代要求的创制性政府规章

文化是历史的血脉,让黄河文化“传下去、活起来”,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作为开创了我国城市黄河文化保护立法先河的项目,《办法》的字里行间都极具发展智慧和文化信念,彰显出诸多令人拍案喝彩的亮点。

“《办法》是一部创制性的地方政府规章,目前在全国范围的黄河文化保护立法领域,具有开创性、引领性和独特性。”胡宇新告诉记者:“《办法》制定过程历时两年,起草难度大,涵盖内容广,指导作用强,基本实现了立法的主要目的。同时,《办法》还深入贯彻落实了国家和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秉承着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同时,《办法》以保护黄河文化、赓续黄河文脉、讲好黄河故事为宗旨,力求充分发挥出兰州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省会城市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做好黄河文章,唱响‘黄河之滨也很美’品牌,进一步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弘扬黄河文化时代精神,构建黄河文化旅游新格局,持续放大文化旅游的综合效益,为实现把兰州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名城和中国黄河文化旅游之都的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胡宇新说。

突出地方特色构建发展格局

《办法》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彰显黄河文化精神的品牌文艺产品和文化活动,深度开发、创作具有黄河文化特色、民族内涵和时代风貌的文创产品,促进黄河文化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整合,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分别在项目建设、非遗传承、文化创意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和部署。

其中,在项目建设方面,将全力打造黄河古镇、金城关黄河文化旅游示范区、黄河楼、兰州老街、兰州水墨丹霞、读者印象精品街区等具有兰州黄河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在品牌节会方面,将定期举办黄河文化旅游节、黄河母亲节、黄河风情文化周等高品质文化活动;在非遗传承方面,则将加大对兰州黄河大水车、羊皮筏子、兰州太平鼓、兰州刻葫芦、高高跷等黄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在文化创意方面,将大力鼓励、支持黄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资源要素向黄河文化创意产业聚集,打造黄河文化创意品牌,培育东方密语、读者动漫、水车模型等文博和非遗系列的黄河文化创意产品。

“《办法》的具体内容十分鲜明的突出了兰州地方文化特色,为构建一个主次分明的文化体系打下了基础,这是最大的亮点。”胡宇新自信满满地说:“《办法》的具体安排和要求就是要打造一个有点有面、层次分明的黄河文化体系,其重要作用就是全力讲好黄河故事,以全市不同的特色文化项目为地标,以诸多品牌文化活动为支撑,构建起一个能凸显各自优势的发展格局。”

“硬杠杠”保障黄河文化保护与管理

据了解,《办法》中还明确,市、县(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具体负责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不仅要开展黄河文化资源的调查和收集,建立黄河文化数据库,推动黄河文化整合利用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还要组织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学术交流、改编创作、展示展演、文化旅游等活动。此外,还要开展黄河文化保护、活化利用和有关工作,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大力加强文化市场黄河文化保护执法工作,规范文化市场管理。

同时,《办法》中还明确规定了黄河文化保护与管理措施,包括编制专项规划、开展资源调查、建立名录制度、设置保护标志、建设黄河文化生态保护区、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同时,还规定了传承与弘扬措施,包括了建立传承人和传承单位制度,促进数字化产业化发展,鼓励文艺精品创作,打造文化创意品牌,组织举办黄河文化主题活动,开发黄河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建设黄河文化公园、文化旅游街区,扩大黄河文化旅游消费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办法》还建立健全了黄河文化保障与监督机制,在维护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起到了绝对的保障。其中,为确保《办法》的落实,充分发挥其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规定设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基金,建设黄河文化传承体验设施、场馆和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开展优质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相关公益捐赠还可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同时,将进一步加强黄河文化队伍建设,鼓励开展黄河文化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黄河文化宣传,旨在全方位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此外,还规定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目标责任,建立黄河文化目标责任考核机制以及黄河文化保护管理安全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和投诉举报机制。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超 文/图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