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艺术道路上的一年又一年——张双年书画赏读

来源/ 作者/ 时间/2023-03-01 13:31:06

本网记者 张振国

与双年老师是偶然的一次画展采访中相遇相识。先是从网络上欣赏其书画《福寿图》《山高水长》《飒爽秋风吟九城千家福祉起春波》等系列彩墨及油画作品开始的,对其认识并感动于他的艺术执着,为他写下这些文字。张双年是教育工作者,在繁忙工作之余,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艺术追求与创作。我喜欢诗歌创作,诗书画近缘,抑或是相似的爱好与追求,精神内核里有种同感的东西,深知一个字、一行诗、一幅画皆心血结晶。不仅仅因为他的书画雄浑厚实、意境开阔。气韵超然、力见功底的磅礴大气感动了我,更是其为艺术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坚忍寂寞与孤独的精神感动了我。

张双年,1964年3月生于甘肃凉州,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在教学工作之余,坚持书画创作,其作品秉承“二王”、文徵明、于右任等前贤风骨,临池不辍,潜心研学,在继承古人书画艺术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力求创新,并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近年来,在甘肃乃至全国,作品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多幅作品获奖并被国内外藏家、机构等收藏。

张双年的书画题材多样,意象纷呈。他擅长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尤以花鸟画见长,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其技法变化多端,或工笔或写意,或水墨或泼墨,线条流畅,润色活脱,百态逼真。鸟则穷尽绒羽之态,花则强夺卉叶之妍菲,自然生动、活灵活现、明快夺目,尽显天地万物之气象。

反复欣赏《祁连春韵》《百花争艳》《金鸡报晓》等作品,他用传统笔法绘染山水、描摹花鸟,倾注感情、融入文采,善造画境、情景、意境。三境之重,在于物活意浓,那苍茫凝重的祁连山峦、那潺潺流淌的谷水清涧,那繁盛茂密的花木、那欢愉飞落的鸟雀,那长空与大地,那万物与生灵,或隐或显,作为他画面上的主景和背景,主次分明,远近有致,构成一幅空濛廖廓、空灵飘逸的意境。“物”源于大自然,“意”发自内心,“境”锁与物像之中,他深谙其道。所以他在线条、油墨、图彩上形成的层次感,让人遐想无尽,感到气韵悠长,意境深远。

好的书画艺术家极其讲究书画的艺术气韵。气韵指文学或艺术上独特的风格或文章、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也指人的神采和风度等。《南齐书·文学传论》曰:“文章者,盖情性之风标,神明之律吕也,蕴思含毫,游心内运,放言落纸,气韵天成。”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有同工之躯。“气”乃生命体征,“韵”乃生命风度和神采。“游心内运”是为气运之道,虽不能呼吸,但蕴含活力。下笔有情,造像有境,气韵天成,亦是古往今来艺术家们追求的境界。古人讲“形骸可修,气韵难求”就是这个道理。双年的一幅幅水墨画或油画,朴实恬淡,余味悠长。气韵高远,令人游目骋怀,心旷神怡。

他的书法艺术,随性率真,不拿捏造作,气韵贯通,有较为深厚的功底。起落圆润,行笔流畅,结构中正,布局合理。整体书写轻重缓急,虚实相间;疾涩转折顿挫,刚柔相济;正侧峰交错,如行云流水。张双年书法艺术的这些特色,离不开他半生不断的追求和努力,也离不开他长期的生活观察、艺术修炼和审美熏陶。很难想象他在几十年之久的生命历程中,为鉴古学今,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之苦。他一定是闻鸡起舞、青砖练字、日逼千字的苦修,从眼到——心到——手到的过程,脚下足迹一定是一个个墨字和宣纸铺成。而他“手临——眼临——意临”的修练中,自然倾注了无尽的汗水和心血。

张双年一直从事美术教育,知行结合、教学相长。他热爱教育事业,把所有的心血献给了教育事业和艺术创作,这也为他提供了艺术成长土壤。工作之余,一面参加函授大学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一面秉承古贤,求学陇上名宿,常年潜心研学,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追求,与他的职业密切相关,业精于勤,学先师古,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他在自我精修书画艺术的同时,坚持书画培训,培养书画人才,开展艺术研讨、交流、观摩等,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双年老师的作品散见于诸多报刊,多次入选国家级书画展并获奖,荣获当代最具收藏潜力书画家殊荣。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民间书画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协会会员。

“艺术就是感情”。愿双年老师在书画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以其艺术的高贵,成就他生命的高贵气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