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摄影与文旅”的对话——张掖丹霞地貌发现与景区开发中的摄影故事

来源/ 中国甘肃网 作者/ 时间/2023-03-03 09:41:00

张平生

摄影是旅游资源被发现以及被开发的直接生产力。摄影之于旅游景点的重要拉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前不久由甘肃现代摄影家学会、《甘肃摄影史志》编辑办等单位发起举办的“摄影与文旅”的沙龙对话,深度挖掘了张掖丹霞地貌自然景观被摄影人发现、影像宣传及景区开发中的摄影故事。

此图曾于1984年刋发在地质部《地理画册》崔世源 摄影

摄影家的独特眼光

在河西走廊自然风光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非张掖丹霞地貌莫属。有人把它形容为“色彩的天堂”,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难道是造物主大自然,它端起巨大无朋调色盘,恣意挥洒,点土成金,泼墨成彩?以尊贵的黄色为主色调铺陈于广阔大地,而希望的绿色点缀其间,簇拥着蓝天、白云、雪山,勾勒出一幅幅壮美无比的画卷。

张掖丹霞揭开美丽的面纱,广为传播,为人所知,也就是这近20年的事情。那么,到底是谁最早发现张掖丹霞,将其拉扯出深闺的呢?

据《甘肃摄影史略》介绍,2003年8月,甘肃省摄影家协会接受拍摄对外宣传专题画册的任务,在采访张掖肃南返回时,途经一处奇特的地貌景观,因为光线、时间的原因,来不及拍摄,就委托军旅摄影家郑复新前后多次对这一处景点进行拍摄。他拍摄的作品由《兰州晚报》率先以“张掖丹霞”地貌命名报道,这是媒体首次发布的关于“张掖丹霞”的消息。接着,张掖丹霞摄影专题很快得到摄影和旅游报刊的青睐,陆续多篇幅地刊发、转载。一时间,张掖丹霞地貌迅速走红,并得到了各级旅游部门的重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早在1984年,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的摄影家崔世源就将肃南、临泽一带的丹霞地貌进行了拍摄,收集并编入画册出版发行,当时对此地貌是作为地质面貌考察介绍的,尚无旅游的概念。虽然这片丹霞地貌几十万年前就存在,但发现和率先报道推出是至关重要的。最先拍摄图片的人为崔世源、郑复新、陈冈等摄影家。

早在《新丝路·大西北》2015年8月号上,著名媒体人蒲广平先生的文章中写道:12年前我采访过时任张掖军分区政委的郑复新,初次见到他拍摄的丹霞作品,记得当初还是反转片,打开一看就震撼于瑰丽色彩和磅礴气势,当时我任职的《兰州晚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地刊发了作者拍摄的经历和作品,一时间摄影人闻风而动,纷纷前往。

要说张掖丹霞地貌的最初被发现,这事绕不开王杰先生。2003年8月,时任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的王杰同摄影家梁荷生接受任务,为《甘肃行》大型画册拍片。他们在张掖采风拍片活动最后一天,从肃南返回张掖的途中,经过一个所在,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有些激动。只见色彩斑斓的丘陵排山倒海,一眼望不到边。但不巧,天色欲晚,加上天气阴沉,根本拍不出理想的照片,可次日又必须要赶赴武威。当晚,时任张掖军分区政委郑复新会见王杰一行,郑复新是摄影爱好者,话题自然离不开摄影,他带着一沓照片,希望能入选画册。王杰看了这些片子,认为质量不行,建议郑复新,去专门拍摄一下那个彩色丘陵,最好用反转片。当时郑复新有些犹豫,说从没有用过反转片。王杰给他说:“用自动‘傻瓜’相机,曝光参数自动调节,多拍一些,拍完把交卷带兰州,我帮你后期处理。”摄影家梁荷生自始至终在场。随后,郑复新从兰州买来20个柯达反转片,先后6次拍摄。两个月后,他把拍摄的反转片带到兰州,由王杰帮他协调冲洗出照片,并选出一组,推荐给《兰州晚报》刊登。

飞越丹霞  陈功章 摄影

媒体人的敏锐传播

时任《兰州晚报》文艺部主任的蒲广平对这组风光照片十分敏锐,当即派记者对拍摄者郑复新先生进行了采访。2003年10月12日的《兰州晚报》用了一个彩色整版的篇幅,以《张掖丹霞地貌揭秘》为题,在国内首次发表了郑复新先生的部分摄影作品,并全面介绍了其发现和拍摄经过。据王杰先生讲,此后,他帮助郑复新选出5组图片,分别寄给 《读者》杂志、《摄影世界》《中国旅游画报》《中国西部》杂志《中国摄影报》等报刊。不久,郑复新接到《中国摄影报》来电,决定用20个版面的规格作专题图片报道,但条件是三个月之内不许向其他报刊投稿。郑复新征求王杰的意见,考虑到这家报纸当时的影响力,王杰不同意这样做,而是建议他向《国家地理》投稿。此后陆续有《读者欣赏》(2004年第四期)、《摄影世界》(2004年第四期)、香港《中国旅游画报》(2004年第6期)、《中国西部》杂志(2004年第5期)、《中国摄影报》(2004年6月18日)等,都分别以较大篇幅作了报道。《国家地理》杂志更是以20个版面登载了郑复新的摄影作品并对其做了相关介绍。2004年3月19日《甘肃日报》也以《裁取“丹霞”作画观---郑复新和他的丹霞地貌摄影作品》为题,做了相关介绍。这是省级党报在国内最先报道发现张掖丹霞地貌及其拍摄经过。至此,沉睡大地千百万年的这篇地貌,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

党政领导的高瞻远瞩

丹霞地貌风景的发现,受到中共张掖市委、张掖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指示有关方面加以研判,并协调拔出经费,支持出版了《丹霞奇观》彩色画册(香港科文出版公司出版),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甘肃摄影家协会主席王杰撰文介绍,并担任责任编辑。

画册序言写道,郑复新同志在闲暇之余跑遍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峡谷山峁,用镜头记录下了那令人震撼的精彩画面,为我们揭示了张掖丹霞地貌的奥秘。其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更重要的是率先展现了一处独特的地质奇观,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序言还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希望大家都给予关心和支持,积极参与宣传、开发,使之成为张掖的一张“名片”和品牌,成为张掖的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为促进张掖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正是因为有张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推动,新闻媒体陆续不断进行大量宣传报道,打造张掖“名片”和品牌,开发亮丽的旅游风景线,被提上日程。

之后,郑复新拍摄的“张掖丹霞”组照,入选参加了第21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并获优秀奖;同年,其20幅作品组照入选参加第6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展览,其间,张掖电视台作了专题采访报道。

世界各地游客游丹霞  瞿娟 摄影

张掖丹霞屡获殊荣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活动把张掖丹霞评为全国七大丹霞的第六名,这也是张掖丹霞首次得到了国家级专业权威刊物的认可。著名的地理学家中山大学黄进教授誉为“张掖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中国第一”,“张掖彩色丘陵中国第一”。

2005年12月29日,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旅游区总体规划通过论证。2006年7月26日,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专题举行张掖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讨会,张掖丹霞地貌被推荐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关于“中国丹霞地貌”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倡议书》被作为大会文件通过。

2009年8月,张掖丹霞地貌被《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编委会评为“奇险灵秀美如画——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2010年8月2日,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中国丹霞”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张掖丹霞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世界10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2011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2011年11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张掖国家地质公园“。2013年3号公告,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5年7月,全国多家知名网站评选公布了“全球25个梦幻旅行地”,张掖丹霞与湖南张家界两大旅游景区上榜。

张掖丹霞出名后,不断出现到底谁是第一个发现它的人的争论。有说是郑复新的,也有说是当地一位叫雷兴义的农民牧羊时发现的。客观地说,张掖独特的彩色丘陵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几百万年,几千年来在华夏大地上不乏亲历现场、亲眼目睹的人,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在这块人迹罕见的山区,也不乏有牧羊人和地质考察者的足迹,甚至有个别摄影爱好者偶尔所至,匆匆而过,拍了照片,也并没有发现其独特的文化旅游价值。据摄影家王杰先生讲,早在他发现和郑复新拍摄之前的1986年,国家石油部曾派遣科考和摄影家小组,在直升机上拍摄这一带地质地貌,编印过一部大型画册。时为玉门《石油工人报》摄影记者的崔世源参加摄影,其所拍彩色的丹霞地貌图片,就收入在这部画册中。

作为地质奇观,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的第三纪晚期。在这个造山“英雄”辈出的时期,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非洲的阿特拉斯山、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北美的落基山和南美的安第斯山等大咖,均悄然升起在这个时期。

张掖丹霞景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境内,祁连山北麓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在方圆一两百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在阳光映衬下,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呈现出彩虹般的斑斓色彩,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自然造化之手,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调和出红、黄、橙、绿、白、青灰、灰黑、灰白等等丰富协调的色系,用那错综的线条、斑斓的色调,涂染出壮美的画图,把无数的沟壑 、山丘,装点得绚丽多姿,如同一副副巨型山水画,形成了一个迷幻的童话世界。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链、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等奇妙景观,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张掖丹霞已经被评为中国“最美七大丹霞之一”,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让"金张掖”的含金量更加饱满。它同横亘绵延的祁连雪峰,贯穿张掖全境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形成的湿地,以及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了很多国内外学者、艺术家和游人前来参观访问,为当地政府和百姓带来不菲的收益。

丹霞舞飞天  瞿娟 摄影

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这些年,河西走廊旅游业蓬勃发展,张掖以丹霞地貌景观打造为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游客呈现几何式增长态势。据相关资料:2011年景区接待游客为16多万人次,次年便猛增到25多万人次;2013年接待游客达42多万人次,2015年接待的游客达到70万人次。2022年,张掖市以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为主导的旅游“五张名片”,共接待游客1505.75万人次,同比增长36.8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亿元,同比增长47.69%。连续5年保持了40%左右的增幅,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从4.3%提高到20.3%。2019年,张掖七彩丹霞景区跻身全国两百万人次接待大景区行列,成为全省成长性最好的大景区。张掖丹霞旅游的兴起,为带动当地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张掖扩大知名度、推动甘肃旅游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掖丹霞之美,不仅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的目光,也日益成为摄影、绘画、电影等艺术家们的创作乐园。姜文执导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编导的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和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均在这里拍摄,将神奇而美丽的丹霞风光搬上荧幕。

丹霞是天地的安排,是自然的造化,是大地母亲给张掖人民最佳的馈赠,也是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最美丽的图画——十几年来,张掖丹霞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和“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还被美国《赫芬顿邮报》评选为全球最刻骨铭心的22处风景之一。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中外民族交流融汇的友谊大道,是中外文化包容借鉴的开放大道。张掖丹霞是镶嵌在丝绸之路的一颗七彩明珠,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中,张掖丹霞将以崭新的姿态,为铺筑崭新的开放大道谱写绚丽华美的乐章!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