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研究所副所长洪厚甜来说,2023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不仅迎来了从事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第25个年头,更作为新当选的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建言献策。
1980年,对书法有着浓厚兴趣的洪厚甜开始参加书法函授课程,并陆续向李良栋、蒲宏湘等多位书法大家拜师学艺。随着技艺逐渐精进,洪厚甜于1998年在四川省什邡市文化馆正式开始专职书法研究。几年后,洪厚甜担任什邡市文联主席。在任期间,除了继续精进技艺,他致力于推动什邡市的文化发展,让这座原本只有零星几位德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小县城产生了一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正是这一工作成果,让什邡在2008年获得原文化部颁发的“中国书法之乡”称号。
2019年底,洪厚甜进入中国国家画院。“这里为文化工作者提供了优质的研究条件和展示交流平台。”洪厚甜说。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洪厚甜不仅通过各类主题性学术展览展示自己的研究和创作成果、增强与同行的交流互鉴,还参加了各类文化服务工程,向更多的群众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方推动书法研究和交流的同时,洪厚甜深深感到肩负的社会责任更重了。
近年来,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洪厚甜认为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他认为在大多数书法人的学术观念和理念中,楷书是书法艺术的入门基础。然而,自楷书在唐朝取得空前兴盛的发展之后,除了元代的赵孟頫,几乎没有人能够在楷书艺术中再创辉煌。这就意味着楷书的学习、传承和创作难度并非人们认知的那样简单。在洪厚甜看来,对于已经发展为一门学术、成为国家一级学科的书法而言,其核心价值在于艺术表达。因此,为促进书法进一步发展,重新定位楷书对书法艺术表达的能力与地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洪厚甜在工作中一直进行积累和研究、力求实现突破的主要内容。
“我基本每年都会出版以楷书为主题的字帖或书籍。”洪厚甜表示,除了出版著作,他还在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的邀请下,于2012年开展了《洪厚甜楷书教学》八十讲系列讲座,传播书法艺术理念和学习方法,推动人们对楷书艺术的更深层次理解。不仅如此,洪厚甜还在2013年为芦山地震中遭受损坏的三苏祠创作了楷书碑文《苏祠重光——三苏祠灾后维修记》;在2018年为成都杜甫草堂的“杜甫千诗碑”项目书写碑文,将多年来对楷书进行的探索运用在艺术创作中,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和提升,寻求对楷书艺术的传承与突破。
在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书法爱好者和从业者持续增加。在这一基础之上,洪厚甜认为,应当提升书法发展的维度,让更多人感受和学习书法文化,并推动这一文化符号走出国门。
为此,洪厚甜构想了“历代书法经典名作品鉴工程”,并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言献策。他提出,可以考虑开展以政府主导、为普及和传播书法艺术而进行的基础工程,组织专家对中国书法史上的历代经典作品进行学术研究,站在学术和美学高度对经典作品进行评判和定位,建立起科学诠释中国文化艺术经典的参照系。
洪厚甜表示,制定规范可以保障书法艺术在教育和推广中的质量,并将书法研究和培训引入更深层次、更专业的水准,从而避免不合格的教育者或传播者对大众产生误导。当下,书法艺术进入校园,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传统文化已形成良好氛围,如果能够建立一种参照系,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书法知识和技术教学。此外,在将中国书法文化推向世界的过程中,也能依托该参照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真正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李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