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天水:农村党员分类管理释放“红色动能”

来源/ 来源:新天水 作者/ 时间/2023-03-15 10:25:03

新天水记者 景春燕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红色堡垒”,农村党员是乡村振兴的“红色细胞”。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精准性有效性,自2019年10月开始,天水市坚持试点先行,历时两年在武山县部署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2021年4月以来在全市范围内有序推开,激活了农村党员参与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释放了“红色动能”。

挂牌亮明身份 我们是共产党员户

初春时节,走进武山县洛门镇郭台村,大红色的“共产党员户”标识牌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一块小小的标识牌,唤醒了党员意识,搭起一条联系群众、凝聚合力的“连心桥”。

村民李红保是一名党员,也是郭台村先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平时以党员身份参与村里的网格化管理,我包抓了几户人家,没事去转转,有事去看看,有活去干干。”李红保动情地说,群众有困难就找联系党员,党员解决不了就反映到村里,大家集思广益一起解决。

“这块牌子是荣誉也是责任,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要在带民致富、基层治理等方面切切实实发挥作用。”李红保口中的牌子,指的是挂在他家大门口的“共产党员户”标识牌。2019年10月,武山县开展农村党员队伍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后,已陆续在全县344个行政村全覆盖建立“村党组织—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网格体系,建立党员联系户4038个,每一名党员成为“红色细胞”,在基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郭台村,不光是李红保,每名党员都结合自身实际,自主认领了工作任务。有人负责政策宣讲,有人负责村里路面清扫,有人负责关爱留守老人,有人负责调解矛盾,宣扬村规民约……

“‘共产党员户’‘党员联系户’等标识牌在群众心目中的分量很重,农村党员以挂上党员户的标识牌为荣。”郭台村党总支书记康际敏说,农村党员管理普遍存在“有岗少责”“有心少力”等困惑,以往在落实基层党建工作时,总有一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感觉,通过分类管理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落实民生实事,激发了党员参与乡村振兴的生机活力。

头雁带富领飞 勇当产业发展排头兵

在麦积区利桥镇秦岭村,今年新建的100个木耳种植大棚施工已接近尾声。“去年靠着种木耳,秦岭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2万元。今年新棚建起来了,目标是集体经济再翻一番。”利桥镇党委副书记裴仰东信心满满。

秦岭村拥有得天独厚的林区资源优势。几年前,村党支部经过集体商议,决定成立麦积区秦岭绿源黑木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28.8亩,建成19座种植大棚、1座晾晒棚,发展黑木耳特色产业。大棚建好了,可因为之前没有经验,怕种植失败赔钱,村民都抱着观望态度,没人愿意承租。

“总得有人成为第一个租大棚的人,谁让我们是党员呢,群众都看着,得起到带头的作用。”党员赵建平和刘喜生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俩带头每人承租了2个大棚,跟着从东北聘请的技术人员边学边种,当年年底,平均每个大棚的收益超过1.1万元。

看到木耳产业收益好、有前景,在党员的带动下,秦岭村及周边村的党员群众参与木耳种植的热情高涨,附近8个村党支部共同成立麦积区农丰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建联合社党支部。如今,利桥镇8村总计461户群众已建成木耳大棚120座,8个村和党员群众按比例进行入股分红,构建了党建引领、区域统筹、村村联建的抱团发展格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员带头干,村民干劲足。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帮助群众致富增收,天水市结合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促进集体增收,带动群众就业,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2022年,全市2491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村均达到10万元。

融入“小网格” 合力推动基层“大治理”

“大像山镇政府旁边有一处井盖破损存在安全隐患,这条路上下学的小学生较多,请有关部门尽快处理!”2月22日晚,甘谷县大像山镇东关社区紫金花园小区的党员网格员将这一问题上报至甘谷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云平台,经东关社区和大像山镇政府转办县住建局,破损的井盖被及时更换。

前几天,甘谷县大庄镇大庄村村民席彦平家的自来水管道坏了,远在外地务工的他用手机登录党建云平台,发布了需求,很快网格员便组织党员志愿者对他家的自来水管道进行了维修。“我常年在外,父母年纪大了,家里有事只能干着急。在党建云平台上反映的问题,都有专人及时帮助解决,真是太方便了。”席彦平称赞道。

服务在身边,幸福暖心间。甘谷县把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党员中心户设置与网格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搭建智慧党建云平台,实现党员志愿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为基层党建赋能加码。

“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延伸服务触角,大到防范疫情,小到矛盾纠纷、环境卫生,一桩桩一件件都有专职网格员负责,实现了基层服务和社会治理零缝隙、全覆盖,确保‘小网格’发挥‘大能量’。”大像山镇党建办主任牛伟强说。

一网统管,一网全管,群众家长里短日常事、百姓急难愁盼要紧事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人心思进、全民向上、合力前行的浓厚氛围。

离乡不离党 流动党员有“责”有“为”

武山县龙台镇是劳务输出大镇,为了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2020年在兰州成立了龙台镇在兰流动党员党支部。一批在兰创业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加入流动党员党支部,成为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一面面流动红旗。“虽然长期在外,但‘龙台镇在兰流动党员党支部’为我们‘安了家’,让我们能经常参加主题党日等活动,做到离家不离组织。”龙台镇流动党员、兰州新捷达货运公司总经理杨响林说。

“村党支部每月都会给我打电话,了解我的工作生活情况,通过微信群给我传达最新的政策精神和村里的重要事情。我也会结合在外务工的所见所闻,为村里的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提出意见建议。”武山县洛门镇汉坪村流动党员杨永斌说。

建立“流动堡垒”,切实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管理起来、凝聚起来;通过组建党建微信群,及时推送学习内容和工作要求;外出报备登记、行前谈心谈话、开展结对联系、签订《承诺书》、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及《连心卡》……这一系列举措,实现流动党员“人人都在组织、常常参加活动、时时发挥作用”。“驻外党组织还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通过举办座谈会、联谊会等方式,让流动党员加强联系、增进了解、抱团发展,肩上担责任,实干有作为。”武山县洛门镇党建办主任魏小建说道。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个都不能少。对在职党员,严格管理,督促激励提振信心,鼓足干劲,担当作为;对普通党员,设岗定责,搭建干事平台;对带富党员,激励他们结成帮带对子,主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对流动党员,坚持跟踪式管理,实施“归雁工程”;对困难党员,一对一结亲帮带,加强技能培训,激发内生动力;对年老党员,鼓励其讲党史、晒家风,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科学分,精细管,量化评,明奖惩,真正让每一名党员都置于组织管理之下,每一名党员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每一名党员都发挥最大作用。

天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在全市实行农村党员分类管理,是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传承红色血脉,释放红色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中心工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天水增添活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