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快看】藏在大山深处的绿色“油”矿

来源/ 来源:新甘肃 作者/ 时间/2023-03-16 18:57:39

层子沟绿了,从一抹绿意到满山生机,改变的不只是环境,当地群众也因这漫山的绿色“油”矿,走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道。

层子沟万亩油橄榄基地。

  种下“致富果” 带来富民真金白银

得益于油橄榄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文县临江镇域内的半山荒坡地区层子沟,被规划为临江镇万亩油橄榄种植示范基地。临江镇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层子沟大力发展油橄榄产业。

3年间,以层子沟万亩油橄榄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临江镇月亮坝村、欧家坝村、草坡村、寨子村、东风村、临江村、羊二坝村、蒋家湾村共8个村发展油橄榄种植。初步建成马家坪2000亩和月亮坝2000亩油橄榄示范基地,初步建成千亩以上示范点6个。截至目前,临江镇累计发展油橄榄2.2万亩,全镇半数以上建制村从事油橄榄产业,形成了年采摘650吨鲜果的规模聚集效益。油橄榄,为全镇产业链从业人员创造出年收入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直通山顶的“产业路”。

  投入“零成本” 种植户轻装奔富路

临江镇东风村的张利种植了30亩油橄榄,按他的话说,“种油橄榄,就是捎带手的事,一点都不麻烦。”如何能让种植户感觉不麻烦,心甘情愿地种植油橄榄?临江镇打出了系列组合拳,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解决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自打镇上大力发展油橄榄开始,镇村两级干部就开始入户动员,把产业发展政策讲得明明白白。”“政府免费提供油橄榄苗和化肥等农资,让我们几乎‘零成本’种植,这样的好事谁能不动心?再者,种植过程中,农技人员经常性深入地头,现场传授果树管护知识,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种植户平时需要技术咨询,只要在微信群里说一声,立刻就能得到专业解答。”张利说,从“种”到“管”,政府都负责了,咱就是出点力气,你说有啥麻烦的?

“小火车”通林间,降低劳动成本。

  修通“产业路” 致富“小火车”通林间

临江镇人大主席吴明瑞告诉记者,政府不仅在产业发展模式上给予指导,还构建了以“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同时,从提升硬件入手,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种植户集中反映层子沟的路不好,上下山很不方便。镇政府积极协调、寻求资金帮助,层子沟11公里的盘山公路得到硬化。”吴明瑞说:“层子沟的油橄榄都是依山势而栽种,采摘深沟里的鲜果,全靠肩背手扛,鲜果价格很大一部分被劳动力成本占据了。为了实现油橄榄价值最大化,临江镇因地制宜修建了从沟里到山顶,总长2公里的单轨运输轨道,解决鲜果运输问题。”产业路通到山顶,“小火车”开到山沟里,种植户发展产业的热情更高了。

即将销往各地的橄榄油。

  “抱团式”发展 特色产业小镇露芳容

种植油橄榄伊始,临江镇就布局全产业链发展,力争把每一颗鲜果吃干榨净,把利润最大限度地留在当地。截至目前,临江镇已培育孵化油橄榄深加工企业2家,并配套发展16处油橄榄定点销售机构。

文县琪军油橄榄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坐落于临江镇的油橄榄深加工企业。公司负责人高其军说:“公司以寨子村等4个村为核心产区,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共带动189户群众种植油橄榄。”据了解,近3年来该公司实现分红41.5万元。仅2022年,该公司就收购油橄榄鲜果280多吨,带动群众户均增收900多元。

抱团发展有分红,订单收购不愁卖。诸多利好消息,让临江镇群众彻底打消了顾虑,越来越多群众投身其中。如今,一座以油橄榄种植为特色的产业小镇在白龙江畔呼之欲出。

“致富果”开满山,群众乐增收。资料图

  下好“先手棋” 跑出发展“加速度”   

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布局初见成效。当群众还在为栽下“致富果”欣喜之际,临江镇党委、政府又把精力投入提质增效,确保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上。自去年以来,该镇积极引导油橄榄品种改良,实现丰产早产。

临江丰茂油橄榄园经营户、80后创业青年巩海龙说,在农技人员指导下,老品种果树嫁接了阿尔波萨纳等挂果率高、出油率好的新品种,当年实现增收14万元。品种改良的同时,临江镇还进行了套种间作尝试。东风村、月亮坝村尝试橄榄园林下种植半夏,达到了出苗好、生长快的效果,实现了油橄榄和林下经济作物“双收益、双提高”。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画卷在白龙江畔徐徐展开,以层子沟万亩油橄榄种植示范基地为带动引领的“绿富美”产业强镇行动遍地开花。一座座披上绿装的大山,在改变生态环境的同时,正在成为当地绿色循环发展的“万宝山”。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