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简牍 千年遗墨永留长
书法展览前欣赏者络绎不绝
“简牍作为一种汉字书写方式,具有简练、遒劲、自然等艺术特点。在甘肃书法艺术中,简牍的发展历程悠久,成为甘肃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近日,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简牍研究院副院长、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汪金国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甘肃简牍书法的传承发展与未来。
简牍是甘肃地区最丰富的书法资源
简牍是古代书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的统称,在纸张发明和普及前,简牍是中国最普通、最常用的书写载体。甘肃是文物大省、“简牍之乡”,历史上历代遗存下来的文物异常丰富,其中包括大量简牍。
“甘肃简牍书法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反映了甘肃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汪金国告诉记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简牍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境。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推动简牍的传承和发展,保护和弘扬甘肃书法艺术的瑰宝。”
“简牍是甘肃地区最早的书法文献,反映了秦汉时期文字的演变和书写水准,是甘肃书法艺术的源头和基础,内容和灵魂。”他说:“简牍是甘肃地区最丰富的书法资源,记录了秦汉时期西北地区的璀璨文明和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点滴细节。同时,简牍也是甘肃地区最具创新性的书法范例,展示了秦汉时期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传承了甘肃书法艺术的风格和技巧。”
竹木为书 千秋留痕
甘肃省是简牍大省,截至2020年年底共有8万多枚简牍出土,其中又以汉简为最,总量有7万多枚,占全国出土汉简的80%以上。如今,我省已建立了专门的甘肃简牍博物馆来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这些珍贵文物,并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传播和推广甘肃简牍文化。
汪金国感慨地说:“甘肃简牍还展现了当时人们生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如《居延汉简》主要出土于边塞居延故城遗址内外及周边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张掖汉墓竹简》则反映了西汉时期张掖郡人民生活习俗和文化风貌。”
“小小简牍可谓是:竹木为书,千秋留痕,边塞风情、丝路文明,简牍为证。古音传播、仪礼经史、汉字激扬,古韵书影、碑林荟萃。风物绝美,简牍光彩,文化传承,历史长存。”交谈中,他还用抑扬顿挫的一段如诗文字生动描述了简牍的文化艺术价值。
“甘肃地区的简牍书法艺术以隶书和楷书为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他说:“在甘肃地区,简牍书法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如法律文书、奏折、文书、书信、诗词等,其中不乏珍贵的历史文献和文物。总的来看,甘肃的简牍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示了甘肃地区的文化遗产和书法艺术水平,也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文化遗产。”
书法传承 简牍“功不可没”
甘肃地区早在古代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书法风格。在这种背景下,简牍书法成为了甘肃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甘肃书法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
“《资治通鉴》有‘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的记载。”汪金国激动地说:“甘肃地区的简牍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秦国开始使得汉字在这个地区得到广泛传播。甘肃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也使得简牍书法具有了丰厚的特色。甘肃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丝绸之路上的多元文化交流,都为甘肃书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在甘肃书法的传承中,简牍书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告诉记者:“甘肃地区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书法教育和书法传承,而简牍书法也随之成为了甘肃书法传统的一部分。甘肃书法家们通过对简牍书法的学习和研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和艺术特色。同时,甘肃书法家们也在不断地弘扬和创新简牍书法,将其发展成为适应现代社会人文需求的书法艺术形式。总的来说,简牍书法在甘肃书法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甘肃书法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全国书法研究领域不可替代
据了解,在已发现的甘肃简牍中,反映了秦汉时期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书法艺术,其中有楷法成熟之前各种变化无穷的隶书,也有楷法初步形成后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楷书。甘肃隶书以敦煌隶为代表,其特点是字形端正规范,笔画刚劲有力;甘肃楷书以居延楷为代表,其特点是字形清秀雅致,笔画柔和灵动。总的来说,甘肃简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简牍书法具有多样的书风和自然的情趣,是书家情性灵趣和审美意识的自然流露。”说话间,汪金国的手指也在不由自主地缓缓滑动,思绪似乎已经沉浸于笔走龙蛇之间:“简牍书法的根基便是甘肃的简牍文献,这些文献是研究甘肃古代文化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书法风格,也为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甘肃地区的简牍文献中,既有隶书、楷书等正式书体,也有草书、行书等隶变字体,这些不同的书体风格也为甘肃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多样性和创造性。”
他说:“多年以来,甘肃的书法家们从简牍文献中受到启发和借鉴,他们通过研究、模仿和创新,吸收了古代书法的精髓,发扬了传统书法的精神。他们不仅在技法、构图和字体上进行创新,而且在传统书法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上进行了拓展和提升。这些书法家们的努力和成果,为甘肃书法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奠定了简牍书法在甘肃乃至全国书法研究发展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
书法研究不忘人才培养
“随着考古发掘和文物整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简牍文献被发现和公布,为简牍书法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据汪金国介绍:“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简牍书法的保护力度,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和设施,采取了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保障了简牍书法的安全和完整。”
如今,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将书法纳入了美术课程,培养了学生对汉字艺术的兴趣和基本素养。在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还设立了专业或方向性的课程,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在社会层面,国家也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如展览、讲座、比赛、作品出版等方式,推广了简牍书法的知识和鉴赏。
他说:“在当代书法界,已经有不少艺术家以简牍为蓝本或灵感,在继承传统与创新变化之间寻求平衡与突破。他们既尊重简牍原貌与精神,又注重个性化与时代感的表达。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认可度。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书家,从简牍书法里,同样可以学到新的元素、新的用笔招式、新的书法体势,一窥秦汉人的胸襟、抱负、情怀,增强对书法历史全方位的理解。”
提高现代人书写水平审美能力
简牍书法是汉字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反映了汉代社会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研究汉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也展示了汉字书法的发展过程和变化规律,是研究汉字书法艺术的重要依据。
“简牍书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汪金国认为:“它既有篆书圆润饱满、结构严谨的特点,又有隶书方折直率、变化多端的特点。而且,在笔画、结体、章法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规律和技巧,形成了一种平淡朴素而又深沉博大的艺术风格。同时,简牍书法对于提高现代人的书写水平和审美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通过学习简牍书法,可以培养对汉字结构和形态的敏感性和理解力,可以增强对笔画和章法之间关系与协调性的把握力,提高对字体变化和创新性的探索力。”
“一般书法爱好者开始临习简牍、帛书时,可选择书体相对规正、风格较为统一的习练,如楚简、汉简的一些抄书帖等。”他建议:“在掌握用笔、体势的基础上,再选一些自由率意的简帛,比如一些文书简、记事简、日迹薄,领略一下古人自由率真的心境以及无拘无束的书写方式,放飞自我,对摆脱技法的桎梏,发散创新式思维颇有裨益。”
推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和传承
近年来,简牍书法研究在学术和文化领域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很多书法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比如,著名书法家钱松岩在他的书法创作中大量运用了简牍的线条、结构和节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钱氏简牍”。
“加强简牍研究对于甘肃书法未来的发展和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甘肃书法艺术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促进其走向更加广阔的艺术舞台。”汪金国由衷地告诉记者:“目前,简牍书法在中国艺术界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些书法家继承和发扬了简牍书法的传统技法,创新了不少具有个性和风格的作品。此外,一些简牍书法的研究机构和团队也在推动着简牍书法的发展。”
2020年11月28日,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简牍研究院正式成立,自此为甘肃省简牍书法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填补了兰州大学简牍书法学研究的空白,为甘肃省简牍文化艺术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次年,甘肃简牍博物馆与兰州大学文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共同促进简牍学发展。
汪金国感慨地说: “兰州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西部高等教育的重镇,有义务担当起简牍研究、简牍艺术研究、简牍书法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历史重任。如今,随着简牍书法研究的深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书法家也开始将其应用于书法教学和传承中。总之,简牍书法的研究和应用正在逐步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为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代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 超 图片由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简牍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