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甘肃白银:老工业基地奔向创新之城
有“中国铜城”之称的甘肃省白银市地处黄河上游,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一批“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不断涌现,正快速赋能老工业基地交出靓丽发展“成绩单”。
科创跑出发展“加速度”
过去,白银市创造过铜硫产量、产值、利税连续多年全国第一的辉煌业绩。从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到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几代白银人正接续升级创新链条。
在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甘肃康视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彩色隐形眼镜生产在“无垃圾、无废水、无污染”的“三无”写字楼内完成。
从售卖框架眼镜到制造隐形眼镜,从外购设备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装备,康视达的创新之路走了30多年。2021年,公司入选工信部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公司技术负责人张军介绍,目前企业拥有100多项专利,彩色隐形眼镜的上色等工艺和产能已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康视达已是国内品牌中产能最大、销量最高的美瞳生产企业。”
在白银高新区,与康视达一街之隔,成立于2013年的白银康寓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最近将完成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认定,其拳头产品是医药中间体吡嗪。公司总经理王有为表示,企业2019年正式入驻白银高新区,在减免租金、孵化指导等系列政策支持下,迅速发展壮大。“公司已成为全国吡嗪产量最高的企业。截至3月初,公司的吡嗪产品已帮助日本头部药企盐野义生产出数百万剂新冠口服药。”
紧邻康寓信,甘肃瑞德林生物有限公司是全球首批同时拥有三代生物技术和二代化学技术并应用于多肽的企业之一,产品覆盖特色原料药、化妆品功能原料等领域。“公司生产的有显著抗衰老作用的蓝铜胜肽等产品,已广泛用于多个国际化妆品巨头的产品中,全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公司负责人王亮说,2022年9月,该公司已进入工信部规上企业名录。
出孵企业变上市“金凤凰”
在白银银西生态产业园,成立于2013年的甘肃皓天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线忙碌而有序。公司用于治疗耳聋耳鸣的老年用药产品,正在进行原料药验证,计划今年9月上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7年,企业离开白银高新区孵化器。随着生产基地建设并投运,经过短短几年快速发展,公司将于今年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公司质量负责人李小莉说,为了提高企业科创水平,公司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成立了由113人组成的质量部,进行产品质量的开发检测,目前共申请专利40多项。
据介绍,从去年至今,甘肃皓天已完成开发产品近40个,产值达2.8亿元。今年,该公司计划完成开发项目50余个,其中包括10个原料药的开发,为实现2023年目标产值5亿元打基础。
“我们今年计划完成申报专利10至15项,继续投入研发资金3000万元、仪器设备1000万元,力争在生物医药领域成为西北一流的原料药企业。”李小莉说。
近年来,白银这个过去“从卫星上看不到”的老工业城市,持续推动产业向高新技术转型快速发展,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脱颖而出,让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白银市还专门制定了《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提升专项行动方案》,通过开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强化企业数字赋能,推动企业营收倍增等行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培育壮大了当地的专精特新特色产业集群。
白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周春材介绍,现在当地共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8.75亿元。“这些企业将为白银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振兴崛起注入新活力。”
老国企“焕新”实现新发展
在白银,依托科技创新,不仅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一批老国企也重现光彩。
始建于1969年的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稀土加工分离、稀土应用材料和功能材料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
上百台电机高速旋转,近百盆绿植点缀其中。记者注意到,这条稀土萃取线几乎无人值守。在甘肃稀土新改建而成的11000吨/年萃取生产线上,由中国工程院等单位自主研发的稀土分离新工艺,被成功应用于稀土萃取实践,实现了生产线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甘肃稀土副总经理李虎平介绍,该萃取生产线已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和废渣简量化。生产线通过联动萃取工艺产出产品,主要实现了全过程全自动控制、物料的精准计量。“不仅现场人员大幅减少,而且生产线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环境也持续改善。这是目前国内单体产能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和工艺最先进的稀土萃取生产线。”
李虎平说,这几年,依托公司已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稀土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甘肃稀土还持续加大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通过技术攻关,公司新研发出低镍无钴贮氢粉、TFT抛光粉等新产品,申报专利10件,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5项。“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实现新发展作用显著。”
近年来,白银市大力推进强科技行动,科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后劲明显增强。
白银市科技局局长滕泽亮介绍,当地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03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1家,各级各类创新平台100多家。“今年,我们将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的环境,持续支持和帮助相关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服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