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宋芳科 通讯员 杨甜 陈星
自2021年以来,甘肃省交通运输部门着力推动运输结构调整,积极创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稳步提升铁路货运增量,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初见成效。
制定方案细化目标任务
为落实好新一轮运输结构调整任务,结合2018年至2020年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实践经验,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于2022年5月中旬开始,多次函商中铁兰州局集团、省发改委等对接相关数据和甘肃省铁路货运增量任务指标,完成《甘肃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1-2025年)》《甘肃省铁路货物发送量指标分解表(2020—2025年)》《甘肃省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重点建设项目表(2020—2025年)》。
《实施方案》重点从提升铁路货运增量、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和道路货运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对照各单位部门职责细化了目标任务,主要包括6大部分和15项主要措施,明确提出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布局进一步完善,全省交通网络与国家大通道、大网络衔接更加紧密,多式联运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公路铁路基本形成大宗货物、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为主的发展格局。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还多次函商、对接成员单位,就如何针对性推进甘肃省运输结构调整工作任务明确了具体工作措施。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有序推进
截至目前,由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牵头推进建成运营和在建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共有4个。
兰州南亚国际班列公铁联运示范工程,2016年5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一批国家多式联运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名单,2017年全面开始建设,2019年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主要包括仓储区、堆场区、汽车服务区、公共服务设施四个功能区,已实现中欧、中亚、陆海新通道、南亚四条国际班列的常态化运营。
兰州新区空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17年11月入选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二批国家多式联运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名单开始建设,2021年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主要包括铁路陆港保障基地、国际空港保障基地、综保区跨境电商物流园、多式联运信息平台,业务已辐射近60个国家和地区,产品涵盖铁矿石、氧化铝、电解铜、木材、棉纱等基础原料,铁路货运量年均增长45%,航空货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
白银大宗物资数字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22年成功进入交通运输部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公布名单,该示范项目创建期3年,主要内容包括铁路站场、铁路专用线及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等,同时购置智能化绿色化装备设施,拟打造6条公铁水多式联运精品示范线路,按照“一单制”新模式推广多式联运服务,已开行了中欧国际货运班列。
中吉乌公铁联运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022年成功进入交通运输部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公布名单,该示范项目创建期3年,以中吉乌班列公铁联运通道为核心,以“一单制”、多式联运企业经营人为示范项目保障,力争到示范期末完成中吉乌、中哈欧国际班列100%实现货物全程运踪,基本形成“高效化组织、顺畅化衔接、常态化运行”的多式联运体系。
铁路货运增量稳步提升
按照国家运输结构调整任务,经过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大宗货物及集装箱运输以铁路为主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2022年铁路货物发运量完成8861万吨,较年度计划目标6508万吨超2353万吨,增幅36.2%,超额完成了2022年度目标任务。
尤其是在近两年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下,铁路货运持续发挥专用线优势,开展电煤保供行动,实时跟踪辖内各电厂电煤库存、日耗及运输需求,针对疆煤入甘运力紧张等情况,对省内电厂实现精准保供,高效完成电煤、化肥、防疫生活等重点物资运输,2022年发运涉及冷链运输货物1004车、5.27万吨,煤炭发运量同比增长47.6%,春耕农用化肥发运量同比增长1.75%。
在挖掘既有铁路专用线潜能,推动共线共用,提升专用线综合利用效率方面,铁路货运量占比逐年提升,已建成玉门隆晟通、甘肃(武威)国际陆港2个专用线项目并投入运营,2022年全年共发运39.31万吨。
自2022年开始,运输结构调整成员单位还加快推进柳沟至红沙梁、天水国际陆港、庆阳至长庆桥、陈家沟煤矿4条专用线建设项目。截至2022年底,省内与国家铁路接轨的既有专用线共达155条,“散改集”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集装箱累计完成721.2万吨,同比增长13.2%,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已取得既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