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市域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传递给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神经末梢”。
2020年6月,兰州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此为契机,兰州市创新治理体系,突出“智治”支撑,系统总结“小兰帮办”平台、“社工委”机制、小区党员阵地等有益经验做法,打造“一中心三平台多阵地”市域善治体系。
今年以来,兰州市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不断加强市域善治体系“升级版”建设,激活了市域社会治理“一池春水”,实现了社会治理力量联动、隐患联排、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推动社会治理能力水平实现新跃升,探索出了西部省会城市市域善治的创新经验。
做实“一中心” 打通四级闭环治理“指挥链”
近日,走进兰州市小兰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12345”热线服务大厅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接线员们正倾听并记录市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小兰帮办”APP及小程序上,群众报事、说事和网格员采集问题不断上传,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转办有关责任部门,跟踪督办、及时反馈;中心工作人员对涉及社会治理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收集、研判、预警,不断筑牢社会治安防控网……
如今,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赋能下,小兰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已逐步发展成为兰州市推进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的“智慧大脑”。
在智慧市域治理的思路引领下,去年以来,兰州市各级平安办牵头,整合综治中心、三维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打造小兰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建成1个市级、8个县区级、114个乡街级、1164个村社级小兰指挥中心,打通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闭环治理“指挥链”,以城带乡、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这条市域善治“指挥链”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作用?
“中心探索形成小兰帮办、‘12345’热线、网民留言等七类数据信息的线上线下对接分析机制,打造基层治理‘数据池’,可以实时感知社情民意,确保各类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负责中心日常调度的兰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副主任崔培圣介绍说。
一声哨响,部门报到。
这条“指挥链”上,每一级小兰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都立足实际,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全力以赴解决实际问题。
市级中心根据民意诉求集中领域,定期调度职能部门轮流入驻中心,协同联动回应关切、化解风险;各县区分中心在实行政法机关常驻的基础上,吸引32家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等专业化调解组织以及评估机构进驻;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吸收个人品牌调解室、心理咨询室等各类组织363家,推动民意诉求、问题隐患和矛盾纠纷一体化解。
联动三平台 下好精准精细治理“一盘棋”
2月下旬,兰州市安宁区刘家堡街道幸福里社区的“小兰帮办”平台上收到一条“我要报事”信息,反映幸福里小区地下车库由于缺少垃圾桶,导致部分角落垃圾堆积。接到居民诉求后,社区与街道第一时间联系物业公司,目前已为地下车库配备了垃圾桶。
“通过‘小兰帮办’,我们及时收集居民关于环境卫生、民生困难、矛盾纠纷等诉求意见,迅速推动解决。”幸福里社区党委书记张蓓说道。
“此前,这类社区即可协商解决的问题,大多是通过‘12345’热线上报至市级中心,自上而下逐级转办,虽然事件最终得以解决,但办事周期延长。”负责“小兰帮办”公众诉求平台的兰州市委政法委综治基层科科长李广海坦言,“现在,根据中心处置流程,群众诉求首先由社区‘社工委’分析研判,联合力量解决,如果不能办理,再自下而上逐级上报处置。”
为织密服务群众“一张网”,兰州市以市域统建的“小兰帮办”基层治理平台、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为载体,辅之以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加快优势互补、数据融通。除“12345”政务服务热线回应诉求、解决问题外,依托“小兰帮办”小程序近400万名实名注册用户优势,健全“民呼我应、你说我办”机制,鼓励群众线上“说事、议事、主事”,推动基层服务和治理事项“一网统管、一屏尽览、一站督办”。
特别是对群众报事、说事和网格员采集事件,由各级小兰中心专人受理,微信小程序全流程公开办理单位和进度,做到处理过程、办理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以此倒逼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
“三平台各有侧重、互为补充,都是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的线上通道,都能为市域社会治理智能化赋能。”兰州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强多阵地 构筑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
“辖区学校附近有流动摊贩,影响市容环境,也造成交通堵塞,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联系有关执法部门集中整治。”西固区福利路街道政法委员孙晓燕上报事项。
“环卫小区一户居民下水管道漏水,需要联系物业维修,并协调邻里矛盾。”福利路街道天鹅湖社区巾帼调解服务队志愿者代仙上报。
“小区居民陷入经济纠纷,需要社区帮忙联系律师解决问题。”天鹅湖社区专职网格员燕晨薇向社区上报。
……
“各级力量时刻关注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这种‘乡街统筹、村社推进、网格支撑’的三级联动治理机制,真正实现了以党建带群建,推动各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福利路街道综治中心主任杨莉说。
目前,兰州市114个乡街动态配齐配强政法委员,统筹基层政法力量。全市433个社区“社工委”吸收社区“两委”成员以及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企业负责人和热心居民等委员6145名,打造党政、社企、居民共治“朋友圈”。全面推行“一村(社)一警一队一法律顾问”制度,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打造出“小巷议事”“小板凳议事会”“小安说事”“乡贤和事堂”等一系列民事民议、民事民管品牌。西湖蓝盾、三民联勤、反诈萤火虫、铁桥党员志愿者等一批群防组织应运而生,郭德堂、畅大妈、坎大姐、赵三辈等一批品牌调解室扎根基层。
同时,兰州市推动小区与网格无缝融合,精准划分网格4258个,1.8万名专职网格员和辅助人员活跃在街头巷尾,千家万户大事小情在家门口得到解决。小区党员阵地辐射带动3万余名“两代表一委员”、“社工委”委员、退役军人、业委会成员、“三新组织”党员等力量参与其中,构筑起共建共治“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