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于晓明 通讯员 王希坤
正值中药材收购高峰期,在漳县殪虎桥镇东桥村的几家药材收购合作社内,10余名农户分拣、整理、扎捆,忙得不可开交。
“每天能有100多元的务工收入,自家农活也顾得上,一边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我感到很满足。”殪虎桥镇利民中药材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务工人员王彦香说,现在农闲时间合作社组织农户收购中药材,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就业,贴补家用。原先农户们外出打工,根本顾不上家里。
农户在田间挑拣百合。
近年来,殪虎桥镇着力构建“党支部+合作社+群众”的产业发展格局,由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农民参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业,延长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之路,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创业就业,以产业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助农增收。
“在乌龙头采摘和种植季节,最忙的时候我们合作社可以带动附近闲散劳动力60余人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殪虎桥镇雷公峡乌龙头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史连科说,前几年他总结出了一套适应本地乌龙头繁育的技术,从当初自家院子里的几分试验田,发展到了如今的240余亩栽植和育种基地。现在成立起合作社,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的同时,还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稳定增加收入。
“家里老人年龄大了,孩子还要读书,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和老人,我没选择外出务工。现在在家门口的合作社就能务工,相比之前每年能多5000余元的收入。”务工群众尤万仓说。
工作人员在温室大棚内工作。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希坤 摄
家门口就业既解决了合作社季节性用工难问题,又让农村富余劳动力利用农闲时间增收,便捷了两头,发展了乡村特色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