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以园促产,撑起村民“致富伞”——文县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 作者/ 时间/2023-03-29 09:09:50

以园促产,撑起村民“致富伞”

——文县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系列报道之五

田家坝村食用菌(木耳)产业园里,工人们在生产黑木耳菌袋。陇南日报记者 冉创昌 摄

陇南日报记者 王乐

阳春三月,陇原大地春意盎然。走进文县尚德镇田家坝村食用菌(木耳)产业园,一座座温棚里,村民们正在种植黑木耳菌棒。

田家坝村属白水江上游川坝河谷地带,无工业污染,生态良好,十分适合种植木耳等菌类,这里产的木耳营养丰富、品质高,深受市场青睐。

“我们菌棒加工区新建了日产5万袋的黑木耳菌袋生产车间,配备了100座标准化生产大棚,建设了废旧菌棒(渣)加工区和加工线,同时将废旧菌棒加工成生态环保建筑材料和燃料,一举两得。”该产业园厂长李宁介绍道。

依托绿水青山,开辟金山银山。据了解,田家坝村食用菌(木耳)产业园是文县即墨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菌棒加工区、标准化种植基地和废旧菌棒(渣)加工区三部分组成,是集菌棒生产、黑木耳种植、品种培育、技术培训、统收统销、废旧菌棒加工利用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产业园区。

“我们生产的木耳销往陕西、山东一带。我们以120元每天的工资标准招收附近村民务工,用工量最大时可吸纳200人。”李宁介绍道。

从种植户“单打独斗”到“多元融合”,从单一生产到产品深加工,近两年来,文县大力推进油橄榄、绿色果蔬、有机茶叶、优质经济林果、纹党参、林药间作等8个万亩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形态由“小特色”向“大产业”升级、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向集群发展转型、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向质效提升转变。

产业兴园,以园促产。文县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完善机制,联农带农,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建设思路,即墨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中寨省级纹党参现代农业产业园、石龙沟流域茶产业观光体验园、洋汤河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等四大园区总体进展顺利。

“一个绵阳的客户刚刚签了2000斤辣椒的大订单。”文县桥头镇宅子坪村的洋汤河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相关负责人刘全德高兴地说。依托当地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该园区走出了一条产旅融合的创新之路。

据了解,该园区以村资入股、任和公司承建、群众受益为建设模式,于2022年建成,地处洋汤河流域、天池景区旅游风情线上,交通十分便利。记者采访时看到,该产业园采用连栋温室种植,增加了年亩产值,以草莓、西红柿、辣椒、羊肚菌等作物为主,产品销往广元、绵阳、天水等地。同时,示范园向附近农户免费提供植物幼苗,指导农户进行种植,并不断引进新品种,发展生态观光、采摘体验,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之路。

“从旧园到新园,我和辣椒打了5年交道,也掌握了一些育苗技术。”在园区务工的村民候赵兴说,“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每个月有4000元的收入,挺好的!”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