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市紧盯四类普法重点 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兰州晚报 作者/ 时间/2023-03-29 09:13:16

原标题:我市紧盯四类普法重点 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编者按

以调研开局,以调研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强调的重要工作方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要求全市各级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推进“三抓三促”行动的重要抓手,坚持在正确调查研究中增进理论认知、实践能力和群众方法。即日起,本报开设“大兴调查研究·察实情 解难题 促发展”栏目,讲述全市党员群众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和调查研究“传家宝”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的具体作为和典型做法,鼓舞全市上下坚定发展信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更优的工作业绩整体性推进以“强省会”为引领的中国式现代化兰州实践。

中国甘肃网3月29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记者 张烁)近年来,兰州市紧盯四类普法重点,坚持把法治宣传与实施市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有机结合,聚焦做好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调研、破解矛盾问题的政策性调研、防范风险隐患的前瞻性调研、攻坚重大项目的跟进性调研、统筹联动工作的协同式调研、推广实践范例的解剖式调研、保障政策落实的督导式调研,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不断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增强公民法治信仰。

紧盯“关键少数”

  实现领导干部学法“全覆盖”

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常务会议“一月一法”学习制度。常态化开展法治理论学习,提升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开展以“述法、督察、考核”为一体,“学、用、述、考、评、督、责”各环节贯通的法治考评,切实发挥领导干部核心作用。依托兰州市干部教育培训平台,设置法治课程51节,实现领导干部学法“全覆盖”。持续开展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用法和考试工作,参考人数达1万余人,考试合格率95%以上。

 紧盯“关键群体”

  全市44万中小学共上“法治第一课”

全市建立青少年法治宣传长效机制。将法治宣传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各环节。着力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推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常态长效。编写法治教育校本教材,研发电子法治校本教材《我们的节日与法同行》,形成了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相结合、网络课程为补充的中小学法治课程框架。组织全市44万中小学共上“法治第一课”。多形式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开设中小学“法治课间餐”,开展“法润青少年”专题普法和“法润黄河少年”线上线下普法活动,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截至目前,全市建立法治示范校188所、法治示范基地10个,法治副校长覆盖率达到100%。拓宽法治教育主渠道。

 紧盯“关键行业”

  精准发力“订单式”法律服务

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提升年”行动,成立“法治惠企”专家志愿服务团队,围绕政策宣讲解读、法律服务护航、法治环境保障、风险防范化解等四个方面对全市625家中小企业和9大园区开展“法治惠企”系列服务活动,“一企一策”精准对接,精准发力“订单式”服务,推动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安全有序生产经营。建立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所属商会“万所联万会”合作机制,形成法治服务民营经济工作合力。强化“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法治理念,加强网络社会文明建设,共建清朗网络空间。开展新兴领域“党建+”专项行动,加强快递、外卖、出租车等行业和社会组织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法治意识,共建平安和谐社会。

 紧盯“关键基础”

  打造“金城法宣驿站”特色普法品牌

加大兰州黄河法治文化带阵地建设力度,沿黄河建设法治文化公园、法治小游园、法治长廊,打造“金城法宣驿站”特色普法品牌,推动普法责任单位、青年普法志愿服务队“共同普法”,为基层群众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的良好氛围。将革命传统文化与红色法治文化相融合,增强群众法治文化自信,沉淀法治文化底色。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互动性强的5个大型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全市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和各行业从业者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常态化开展“百所进千村”公益普法活动,实现律师队伍精准普法、按需普法。全市村(居)法律顾问100%全覆盖。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将“法律明白人”纳入基层治理队伍。 截至2022年底,全市培养“法律明白人”3750人,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