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我市“食安雄关”工作成效显著
中国甘肃网3月29日讯 据嘉峪关日报报道(记者 闫立成)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食品安全作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倾心倾力践行“四个最严”工作要求,把创建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高点定位,顶格推进,党政齐抓共管,全面落实包保责任制,落细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通过示范创建、引领带动,切实筑牢食品安全底线防线。
作为我省首批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我市坚决扛起“食安甘肃”建设的政治责任。通过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有效推进食品安全领域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网络订餐“以网治网”、小饭桌综合治理等经验做法被全省推广;聚焦老百姓关注的饮食消费热点难点办实事、出实招,“食安雄关”影响力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延伸了“一个链条”。食品安全链条实现了从传统的“农田到餐桌”向两头拓展延伸,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传统的农业投入品、农兽药等管控向耕地、水、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延伸,食品消费终端由餐桌安全监管向餐厨废弃物统一收运、资源化利用延伸,实现食品安全全过程、全覆盖、全链条闭环管理。
筑牢了“两个防线”。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和“优质粮食工程”,粮食卫生指标合格率达100%。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实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十大”攻坚行动,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全面形成。
发挥了“三个作用”。坚持“树立一个点,带动一大片”和以点带面、典型引领的总体思路,探索形成了“网络订餐”“小饭桌”等一批监管新路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严格落实党政同责、部门监管、企业主体三方面责任,健全完善领导包保工作机制,推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属地责任进一步落实,7年来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着力构建食品安全社会治理格局,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创建工作正向引领作用逐步彰显。
实现了“五个转变”。因势而动、精准施策,动态掌握情况,研判形势、调整策略,实现食品安全由“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预警预防,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抓在平常、融入日常、做到经常,实现食品安全由“应急监管”向“常态监管”转变。标本兼治、疏堵结合,推动食品安全问题实质性解决,实现食品安全由“刚性监管”向“刚柔并济监管”转变。法治引领、机制保障,确保食品安全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实现食品安全由“突击式监管”向“法治化监管”转变。多元共治、协同作战,全方位、立体化整合社会资源,组织动员相关职能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实现食品安全由“部门监管”向“社会共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