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观照兰州这座城
五泉柳如烟
杨安琪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我自以为对这个城市的一切已经很熟悉。在外地工作两年后,因机缘巧合,我看到了《现代国家与其边缘:近代兰州城市发展研究(1872-1949)》这本书,看到了兰州——被放在这样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下冷静地审视,我也第一次意识到我对家乡如此陌生。
本书写作的时间跨度为清末左宗棠抵兰至1949年。作为一本研究近代城市史的专著,本书开篇概述了兰州的历史沿革。后面三个章节则分别从空间格局、经济发展、市政建设角度,深度剖析了为什么处于“边缘”的近代兰州反而更具备中国传统城市的结构特征、国家现代化如何带动近代兰州城市地位的提升、国家战略重心转移之后兰州所面临的处境,以及兰州市政发展与中国中心地带城市相比存在的“反序性”特征等问题。
阅读中,我试图从字里行间寻找与我固有认知相对应之处,却发现并不太容易。
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记忆,是黄河边的高大柳树和中山桥下的羊皮筏子,是周末的五泉山公园、南关和张掖路一带的夜市,是香气扑鼻的牛肉面和卡车上叫卖的白兰瓜,是每个报摊上最显眼的《读者》杂志,还有遍布兰州大小菜市场、建材市场与电脑城的外地个体户。
仔细想来,我们熟悉的生活在本书中也有迹可循。比如作者在第三章的经济部分,通过大量统计分析,对近代兰州的经济成长脉络展开了精彩的论述,核心观点为近代兰州城市经济的发展既得益于国家构建的推动,又受限于这种构建的力度和深度。
第三章在讲到人口结构与空间分层时,作者统计并分析了兰州的人口职业结构。
本书引用档案和史料翔实,数据分析严谨,逻辑清晰,不仅吸收整合了近年来关于西北地区的一系列学术成果,而且对兰州城市近代化采用了新的叙事逻辑,将近代兰州的发展置于现代国家与其边缘的互动关系中。
本书的叙事逻辑为,现代国家与其边缘的互动关系,构成了一个广义的国家史。从明初肃王朱楧移藩兰县始,兰州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开始成为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国家构建的政治动机是兰州获得近代化发展的主动力。从我的视角来看,在这里,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融洽共处,民风淳朴、温柔粗犷。但我也知道,兰州反抗边缘化的努力从未消失,总有一部分人在默默地付出和坚守。
在如今西部大开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兰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现代国家与其边缘:近代兰州城市发展研究(1872-1949)》,邵彦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