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甘肃陇南成县,出机场的时候回头看,一座小小的航站楼矗立在群山环抱之中。今年的春天来得稍微有点晚,山间只有水墨画般若有若无的淡绿、淡粉、淡红,然而不到半个月之后,这里很快就会被油画般的浓墨重彩染透,一片姹紫嫣红。
“以前我们从兰州过来怎么也得走上两天。没有火车,山路崎岖,开车进山都不方便。山里面的人要出来探亲,带上当地特产蜜桔,又沉又不好保存,很费劲的,但是现在好多了。”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张新新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汽车正好经过正在修建的高速路。
上一秒还在感慨无缘体会“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的慢速车马山间游模式,下一秒就觉得汽车还是跑快一些吧,因为更好的风景藏在更深处的山沟里。甘肃陇南的康县、文县、成县、礼县、徽县、宕昌县、两当县……这些县城的古老村落,仿佛仙人的珍珠项链断了线,不小心洒落人间,零零星星散在山水之间,散发出让人惊叹的美丽,等着世人去发现。但是如何发现?那些盘旋在村落附近、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以及被劈开的山、正在贯穿的山间隧道,给出了部分答案。
“前面就到了康县,别看是个小县城,基础设施很好,旁边的村子也都是这样。甘肃的乡村建设是整体规划的,不是说某一两个乡村建得特别好、特别突出,而是整体质量都提高。”张新新介绍说。
全域一盘棋理念,康县是其中一粒关键落子,它的探索和成功也是甘肃诸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生动写照。康县,位于甘肃、四川、陕西三省交界地带,气候湿润、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达66.7%,素有“陇上江南”“陇上西双版纳”之称,自然风景独特迷人。2020年12月,甘肃省政府、农业农村部、世界旅游联盟、法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联盟联合在康县成功举办了“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从此,这里就成为永久性会址所在地。
“以前人们一提甘肃,就以为是大漠戈壁、沙漠驼铃,这种印象太刻板了。你们是不是想不到喝的茶就是我们康县阳坝这里的茶园产的?这可是我们的特产之一。”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规划与乡村旅游处负责人说。
何止茶园,在陇南乡村的街道上行走,路两边还能看见成排的棕榈树,这与印象中苍茫荒凉的大漠边关景象实在是相去甚远。这里如江南般的好山好水好资源,诞生出了因山水而兴盛的美丽产业、美丽经济,也成为甘肃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甘肃各处乡村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好这些山水,保留传统村落形态,在村庄布局上依山就势、与水为邻、错落有致,不搞大拆大建、搬迁集中、整齐划一,不砍树、不埋泉、不挪石、不毁草,不断加强乡村风貌和乡音乡愁传承,着力保护古村、古街、古楼、古坊,复原醋坊、酒坊、豆腐坊、水磨坊、挂面坊等传统技艺作坊,原汁原味呈现人们心中对乡村最古朴的味道。一村一景、一户一品,曾经困扰乡村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沉睡”的资源被相继盘活,乡村经济活力被渐次激发,人们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城镇化,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了融合发展。以康县在多年发展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来概括,就是:建设美丽乡村不是简单的村庄整治和环境改善,而是对乡村进行整体化建设和品牌化经营,不仅让乡村环境美起来,还能催生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美丽乡村有产业、有就业,让农民群众有活干、有收入,实现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有机统一。
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和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推出的《中国·甘肃乡村旅游发展指数报告(2022)》数据,2022年甘肃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达8938.34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约265.47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70.19%和78.08%,显著高于国内旅游的整体恢复水平;2022年市场消费潜力指数月均值为101.83点,逆势同比增长3.11%,较2019年增长10.85%,展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强劲韧性。
疲于都市生活的人们,在经历了疫情之后重新燃起“诗与远方”的热情,而地形狭长、风情万种的甘肃也一扫人们心目中去陇西欣赏“大漠孤烟直”的固有旅行定势,转而向南,在山野间体味小桥流水和炊烟唤起的淡淡乡愁。去乡村、住民宿,已成为甘肃省内外游客停留和消费的首选地。截至2023年2月,全省44个村、6个镇被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4家民宿创建为国家甲级旅游民宿,2家民宿创建为国家乙级旅游民宿。
经过大力开发和建设,分散于甘肃各地的美丽乡村连珠成串、整体发力,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独一无二的人文遗产、独具风情的民俗文化、独树一帜的红色文化,共同走出一条具有家国情怀本色、田园牧歌底色、民营民富亮色、人间烟火气色的熠熠发光之路,全面开启甘肃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文/图 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