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杏春/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句出自唐朝杜牧的《清明》一诗,这首诗写清明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凉,它应该是关于清明节最有流传度的诗句了。清明节似乎和雨有着浓得稀释不开的渊源,总是伴随着或大或小,或急或缓的雨滴,纷纷扬扬,淅淅沥沥地,这雨一下,就是千百年。
我的家乡,一个坐落在盘龙山下,藉河水边的甘肃小村庄,316国道穿村而过。当地把清明节的祭祀叫做“上坟”。每年的清明时,人们会用剪刀在对折了的黄纸上走类似s的形状(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那些质朴的线条和马家窑陶器上的线条有几分相似),剪出丝丝缕缕的条子,像马尾一般飘逸,不过多了几分粗犷,庄重。之后用白面打的浆糊把剪好了的黄纸的窄边,小心粘在竹棍曲成的小圆圈(也有用柳条编的)上。再拿来一头系好绳子的纤长棍子(一般用竹棍),把绳子绑在之前黄纸上的小圆圈上面,这样,一杆长钱就制作完成了。上坟时,整个家族的人会聚到一块同去的。正如本家的爷爷说过,祖坟,是维系一个家族凝聚力的象征。
当准备好香蜡纸钱,黄酒清茶,人们面带严肃的出发,晚辈随着老辈,大人带着小孩,一支队伍踩着先人们走过的路,去拜见三尺黄土之下,却阴阳两相隔的列祖列宗。到了坟地,清除掉那些荒草枯叶,点燃香蜡,敬在坟前,再将随风飘扬的长钱插在坟头,长钱飘飘然,带去后代子孙的遥远却诚挚的敬意和问候。完了奠上酒和茶水,大家跪在地上,年长者在前,年幼者在后,虔诚地叩头。最后要捧来新挖的黄土添在坟头上,显得每个坟头都长高一点。坟土头的土经历一整年的风吹雨打,会一寸一寸地矮下去,每年的清明又会一抔一抔地添起来,正如家族的人一样,一代代逝去,又一代代诞生。不禁感喟,轮回往复,是人世间最强大的力量,是足够我一生参悟地禅。
儿时幼稚,顽皮而又任性。记得爷爷第一次带我去上坟的时候,把长钱交给我拿着。一路上我仿佛举着一面神圣的旗,认真地走路,诚心地祈祷。可是要回家的时候,我却哭闹着非要把插在奶奶(奶奶因患病去世的早,我只在照片里见过她)坟头的长钱带回去。折腾了好久,经过爷爷的哄劝才不情愿的回了家。现在有时回忆起这件有些茫远的事,多少有些好笑。随后就只剩余铺天盖地的伤感席卷而来了,光阴荏苒,一转眼爷爷也离开了我,陪伴着奶奶,长眠地下。
这些年来,因外出上学等原因,清明去上坟次数屈指可数,转瞬今年又清明,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回家上坟,所以发点不痛不痒的感慨。好了,来用许嵩的《清明雨上》的歌词结尾吧。
窗透初晓 日照西桥 云自摇
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
木雕流金 岁月涟漪 七年前封笔
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
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
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
东瓶西镜放 恨不能遗忘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后记:本文写于2017年3月,当时作者在异地工作。清明时节,远在他乡的思乡之情和清明节的感怀都融进了他的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