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筑牢祁连山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甘肃坚持把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相结合、把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与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水平相结合,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
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厅长葛建团在接受《环境经济》专访时表示,祁连山问题整改不仅是全国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博物馆”,其强力推动重难点问题彻底整改的做法也是同类问题整改的“教科书”。甘肃将不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效,建设美丽祁连山,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葛建团介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已经在各级政府、公众中形成了高度的自觉和共识,全社会参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自然保护区人为扰动大幅减少,动物种群逐渐增多,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
通过多年努力,甘肃全面彻底解决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保护机制,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稳定向好、生态功能持续提升,并由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整治修复转入常态长效保护,实现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转变。
综合显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成果不断巩固,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循环能力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状况发生显著变化,水、气、土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家考核标准,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事实表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甘肃已深入人心,先后涌现出了治沙英雄石述柱、王银吉等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先进典型,特别是古浪县“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张掖市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张掖市临泽县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初步建立常态长效保护机制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给予“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充分肯定。
葛建团告诉记者,中办、国办通报指出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后,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治方案、压实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投入专项资金,强力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整改。祁连山问题整改已成为全国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博物馆”和“教科书”。
在全面完成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建设的意见》《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机制化工作方案》,每年对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监测评估和考核评价,强化刚性约束,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指导各级各方面将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日常,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巩固整治成效,推动祁连山保护由集中整治修复转入常态长效化监测评估、考核评价和保护建设。
目前,管理体制健全、部门责权清晰,系统监测、科学评估,部门联动、强化监管的祁连山保护常态长效机制已初步建立;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变“靠山”为“护山”、变“输血”为“造血”、变“守业”为“创业”已成为当地群众的行动自觉,不断推动祁连山实现由“治”到“美”的蜕变。
推动祁连山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葛建团说,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下一步,甘肃省将全力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常态化长效机制有效落实,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坚决扛牢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各部门行业监管责任,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祁连山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加强督察执法,跟进查纠,坚决防止反弹。确保有问题能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不断巩固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提高祁连山生态修复质量。
三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祁连山绿色低碳发展。
四是整合祁连山区域内的科研、监测力量,实现科研监测和保护监管数据资源共享,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围绕冰川雪山监测评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建设省市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和发展项目库,全面推进美丽祁连山建设。
建议强化科学系统保护
作为全国政协常委,葛建团表示,整个祁连山地区都是生态系统脆弱区,修复治理后生态功能恢复时限较长,受自然灾害影响,造成二次破坏的风险较大。同时,区域内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资源型、指标型缺水并存,水资源短缺形势依然严峻。
葛建团建议,要以加快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思路,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保护与修复、建设与考核常态化长效机制有效落实,统筹自然资源、水利、文旅、林草等部门行业监管职能,强化部门协调联动,科学调整祁连山保护建设中的方向和重点,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
同时,从国家层面加大对祁连山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和高质量发展项目的支持,推动甘肃省在把生态环保资金投入作为基础性战略性投入予以保障的同时,充分发掘激励社会资本投入的政策潜力,逐步建立常态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不断提升祁连山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循环能力,推动区域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另外,应在坚持管用经验长效化、有效做法制度化的同时,加快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探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监管体制完善,有效激发祁连山资源禀赋、生态屏障、战略通道、地理区位等优势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最后,针对当前祁连山生态系统变化及人与自然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鼓励国家相关科研机构、管理机构开展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为精准科学开展监测评估、系统开展保护修复、有效提高生态系统恢复能力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