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向世界递出新名片
——平凉市全力推进文旅康养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纪实
崆峒山日出。
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毛泽东旧居纪念馆。
泾川大云寺。
灵台皇甫谧文化园。
庄浪云崖寺国家森林公园。
崇信华夏古槐王。
华亭莲花台。
田丽媛
最美人间四月天。平凉大地繁花似锦,春意盎然。
4月12日至14日,2023年全球旅行商大会暨平凉市文旅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将在平凉举办。大会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平凉文旅康养产业特色资源和发展成效,进一步提升平凉的对外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平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这里,文化旅游相伴相生,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2022年以来,平凉市聚焦“3659”发展思路和2026年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目标,加快文旅康养基地建设,全面落实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六个一”工作机制,持续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擦亮“问道崆峒·养生平凉”名片,一条五彩斑斓的文旅康养产业链犹如起舞的长龙,让平凉大地格外地灵动起来。
抢抓机遇 挖掘资源优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及市场形势变化,康养产业成为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
平凉市自然生态宜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森林覆盖率达到33.8%,是西北地区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和养生宜居宝地。
这里,曾经演绎了黄帝问道、文王伐密、秦皇祭天、汉武西巡等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造就了崆峒道源文化、大云寺佛教文化、西王母文化等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拥有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云崖寺、龙泉寺、关山等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
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大道教文化旅游胜地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作为平凉康养旅游景区中的翘楚,崆峒山荣誉集于一身。
相传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经登临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治国之道和修身之道,其中蕴含的丰富养生理念,对中华养生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行拜师礼、练养生拳、观武术表演、听道家养生讲堂、喝道茶……崆峒山景区将道源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文旅资产,通过多业态融合打造,突出展示道家文化发源地之“根”。
设计旅游产品“2+8+5”模式,即晨练2小时、白天8小时、晚上5小时项目,吸引广大游客来崆峒山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同时,精心打造6条康养旅游精品线路,全力推进平凉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营造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养生模式,让游客在旅途中体验养生文化、感受舒适与乐趣。
春日,走进位于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村的国家3A级景区皇甫谧文化园,晋汉风格的阙门傲然而立,皇甫谧雕像静静地注视着来往的游客。
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皇甫谧逝后葬于此地。他所著的《针灸甲乙经》被称为中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也因此被尊为“世界针灸医学鼻祖”。
皇甫谧文化园内有阙门、神楼、献殿、纪念馆、侧殿、墓区、周筑围廊、针灸体验馆等景点,是一处集文化研讨、科普教育、学术交流、拜谒参观、休闲养生于一体的旅游胜地。1963年,皇甫谧墓被甘肃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灵台县充分挖掘皇甫谧文化内涵,保护和合理利用古代中医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以养生、休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皇甫谧文化园’。”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县里的名中医、中医世家到这里轮流坐诊,人们可以现场观看古法制药的过程,近距离感受中医药的魅力。此外,围绕皇甫谧中医针灸康养文化开发的防疫香囊、艾灸器、养生药枕等康养产品也深受游客青睐。”
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让平凉发展康养产业的底气十足。据了解,平凉现已注册的各类养生企业1900多家,养生产业总产值超过22亿元,并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世界养生大会。平凉已成为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针灸拜祖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亚健康调理基地和癌症疗养基地,被第八届世界养生大会授予“指定养生宜居城市”。
聚焦龙头 促进提质增效
游客“引得来”,还要“留得住”。
平凉市深挖文化旅游资源,优化提升文化旅游基础,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个个重点文旅项目成为联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关键部位”,助力文旅康养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实施泾川橙香瑶池温泉康养综合体项目,总投资7.8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85亿元,一期温泉中心、康居酒店投入运营;
实施海寨沟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总投资5.3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66亿元,建成水疗一期、温泉汤浴等配套设施;
推进崆峒山、云崖寺等景区及周边开发微度假、避暑营地等业态,创建国家森林乡村20个、省级森林小镇25个;
……
走进泾川县橙香瑶池温泉酒店,大厅装修时尚典雅,西王母文化、禅修文化、丝路文化等人文景观元素装点其中。
“目前酒店餐饮、会议和住宿已经建成。酒店婚宴大厅可容纳500余人。采用国内顶尖的5D全息投影技术,配合声、光、电等效果打造出沉浸式的视觉盛宴。”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建光介绍说。
泾川县位于我省东部秦陇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西出长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镇,著名景点大云寺、回山王母宫、瑶池温泉等吸引着大批海内外游客。
为有效开发利用县域温泉资源,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打造甘肃温泉酒店第一品牌,甘肃城乡发展集团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概算总投资7.89亿元,建设泾川温泉小镇项目。
项目于2020年12月开工,规划了温泉谷、湿地公园、温泉风情街、瑶池仙境、民俗生活馆、温泉康养馆、温泉农业示范基地七大板块,分三期完成。“目前已完成温泉综合体1号、2号、3号楼装饰提升改造工程,温泉康居酒店准备竣工验收,温泉中心、室外泡池、高端汤屋即将完工。”顾建光说。
近年来,泾川县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创建、景区景点提升、康养基地建设、文旅品牌打造行动,着力构建以温泉小镇为主体、大云寺和王母宫为两翼、乡村旅游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我们通过打造温泉小镇等景点,营造慢生活度假氛围,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感,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成为‘回头客’。”泾川县文旅局局长朱银柱说。
聚焦崆峒山景区,平凉完成市文旅投集团公司“瘦身提质”,举办“会养生·来崆峒”等文旅活动20余项,景区管理运营质效得到显著提高。总投资3.2亿元,扎实开展六大工程、三项整治、三个提升,景区面貌和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此外,推进崆峒山景区与省公航旅集团合作,加快改革改制步伐,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开启了崆峒山新的发展征程。
2022年,平凉市投资1.77亿元,实施崆峒山、王母宫、龙泉寺等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个,景区环境面貌、通达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投资1.61亿元,实施安口陇窑古镇、密须古城·红牛小镇产旅融合等乡村旅游项目17个,推进创建泾川县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陈堡村等5个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投资9.38亿元,实施城市活力公园、泾川绿地公园等城文旅体融合项目13个,拓展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空间。全年实施新续建项目55个,截至2022年12月底,开工52个,完成投资15.16亿元。
创建品牌 扩大文旅消费
3月18日20时许,载有近200名游客的今年首趟“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专列从兰州火车站驶出,开启了平凉春日之旅。
为促进平凉文旅消费复苏升级,开拓文旅发展新路径,做强文旅康养产业链,从2022年6月起,平凉市与甘肃兰铁国际旅行社合作打造这趟品牌列车。
旅游专列在平凉停留两天两夜,游客可领略崆峒山的雄奇峻美,感受平凉市博物馆的厚重文化,体验崆峒古镇的传统非遗,品尝独具特色的陇东美食。
“‘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晚上发车第二天早上到。满满当当的两天行程,增加了在平凉的停留时间。价格也不贵,是一趟惠民列车。”游客王小兵说,“铁路+旅游”让旅途更温馨、出行更便捷。
“铁路+旅游”为推动平凉旅游业强劲复苏提供充足运力支撑,也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不止如此,平凉创新文旅融合,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
“文化+旅游”,采取“财政补贴+传承人自主经营+古镇公司统一管理”的模式,在崆峒古镇设立非遗一条街,建设平凉市戏曲博物馆、平凉本土原创音乐基地、李梅蓝染技艺展馆等10个场馆,为游客提供文化展览、非遗展示、文创体验等活动,让游客对平凉的感知愈加深切;
“体育+旅游”,创新“赛事+旅游”模式,开展“问道崆峒·共享冬奥”平凉春季文化旅游暨崆峒区第六届冰雪文化旅游节,大力发展包括崆峒武术、足球、自行车在内的体育运动项目,依托刚刚建成或正在建的平凉市体育运动公园、静宁奥林匹克运动公园、灵台县体育馆和泾川县生态体育公园举办多项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
“农业+旅游”,创建泾川县、庄浪县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和7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发挥“平凉红牛”“静宁苹果”等特色品牌优势,开发系列“甘味平凉”生态健康食品,开发农业生态旅游观光项目;
“研学+旅游”,依托红色职教文化和“生态梯田 大美关山 人文庄浪”旅游品牌,平凉职业技术学院与庄浪县梯田纪念馆联合基地被评为甘肃省首批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实施华夏古槐王景区、唐代军旅文化园等项目建设,打造避暑康养旅游目的地;
“城市休闲+旅游”,积极推进各县(市、区)提升城市特色街区休闲旅游功能,推荐崆峒古镇·问道驿站、崇信龙泉夜市申报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带动文旅商融合发展、消费升级。
此外,大力实施《平凉市鼓励组织引进市外旅游团体来平旅游奖励办法》和《平凉市文化旅游网络宣传奖励方法》等激励措施,释放政策红利,推动文旅康养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统计,2022年,平凉市累计接待游客2910.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53.21亿元。
平凉将加大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强化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完善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推进运动、温泉、中医、旅居、美食等业态培育,构建“文化引领、龙头带动、两翼支撑、多产融合、多点联动”发展格局,努力把平凉建成全国文化名地、道源圣地、养生福地和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