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定西市通渭县:燕子归来春耕忙 沃野千里仓廪实

来源/ 来源:中国甘肃网-定西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4-12 10:10:09

原标题:通渭:燕子归来春耕忙 沃野千里仓廪实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李苏敏

春风融融,燕子归来,沃野复苏。眼下正是春耕的关键时期,在通渭广袤的田野上,农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拿起各种农具,耕田犁地、覆膜栽种。

今年,通渭县计划种植黄芪10.75万亩、51万亩全膜玉米、34万亩马铃薯、12.6万亩小杂粮,完成19万亩春覆膜、开工建设8万亩高标准农田。

  覆 膜

“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荒地越来越多,我就流转了周边295户农户的2000亩土地,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中药材。”通渭县爱红农场农场主孙爱红说,他结合家庭农场现有的农用机械设备,联动周边农用机械驾驶员5人创办了农机作业团队,正在抢墒覆膜。

通渭属旱作农业区,探索出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技术,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农作物。去年,通渭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按照“4行玉米+2行豆类模式”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大豆,在确保玉米不减产的同时,还可增收一季大豆。

“从去年种植的情况来看,增产效果非常好,这个模式非常成功,尤其是对我们种植大户来说,增产后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在通渭县襄南镇袁坪村,慧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骧正查看覆膜情况,这两年,他流转了自己村和邻村的撂荒地种植玉米。马骧介绍,今年他准备沿用去年的经验方法,将单一种植玉米变为高低作物搭配间作:玉米套种大豆。

“铺新”的基础是“揭旧”,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整治因田间地头揭旧地膜而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通渭县加大废旧地膜回收力度,开展“以旧换新”,全县332个村全部建立了村级废旧农膜回收网点。旧地膜回收利用,新地膜正跟随穿梭的机械,被铺到田间地头。

  栽 菜

“我们已经把育好的芹菜苗移栽到大棚,这时候栽的蔬菜,到六月初成熟上市,刚好赶上南方蔬菜空档期,可以卖个好价钱。”通渭县襄南镇昌享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庆林说,为了提高蔬菜品质,合作社采用高端蔬菜种子,高质量育苗基肥,加上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的使用,不仅节水高产,还能实现大棚精细化管理。

通渭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丘陵区,气候冷凉。近年来,通渭县依托自然禀赋与“座中联七”区位优势,全域布局建设果蔬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川河经济,所产高原夏菜品质优良。

通渭县碧玉镇新城村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的日光温室大棚里,一簇簇绿油油的辣椒幼苗整齐列队、长势喜人、绿意盎然。在原有的基础上,碧玉镇石滩村今年搭建蔬菜大棚50座,现累计搭建150座。

近年来,通渭县着力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完善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装备能力,让农业逐步摆脱自然条件的束缚和限制,实现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生产。

  种 药

“去年,我种了十几亩黄芪,今年,政府对黄芪种植有补助,我计划扩大种植面积,种植50亩,希望有个好收成,能卖个好价钱。”通渭县第三铺乡郭家山村村民周国栋正在种植黄芪,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九人面对面坐在播种机的后方,顺着机械播种口往土里播种下一根根增收致富的黄芪苗。

“清明”过后,一场贵如油的春雨夹杂着春雪洒落在通渭大地上,通渭的黄芪种植拉开大幕,黄芪生长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有较强的耐寒耐旱能力。通渭县境内土质疏松透气,加上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黄芪的生长,出产的黄芪也是色鲜质优。

通渭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通渭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稳玉米、扩洋芋、种药材、兴杂粮、增果蔬、促草畜”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以养殖业牵引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用工业思维发展壮大草畜、果蔬、中药材三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022年,通渭县出台黄芪产业奖补办法,发展黄芪种子田1000亩、种苗田6775亩、示范田8.5万亩,累计建成黄芪产地初加工车间11个,年产黄芪4.3万吨,销售收入达3亿元。

2023年,通渭县计划种植黄芪10.75万亩,其中农户种植6.07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3.74万亩、种子繁育基地0.33万亩、种苗繁育基地0.61万亩。

  植 树

春风绿了江南岸,但没有绿了大西北。为了留住春色,通渭县“植”此青绿添新绿。

“今天植树,感到非常荣幸。我这次运了树苗,感觉到很累但是我的心里感到光荣。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现在有了满山的绿树,想到自己出了一份力,就感到非常有成就感。”一场春雨过后,天地间处处充溢着春的气息,趁着这场小雨带来的墒情,通渭县李家店乡学校八年级学生蒲鑫和李家店乡党员干部一道,开展2023年“绿满陇中”行动春季植树造林暨面山绿化活动。

近年来,通渭县全力推进“绿满陇中”行动,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坚持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鼓励群众开展庭院绿化,在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庄街口、沟渠坑塘、家舍院内植上树栽上花,曾经的“陇中旱塬”,变成现在秋风摇红叶,碧草映蓝天的秀美山川。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