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馆长说文物】天水伏羲庙匾额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来源/ 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 时间/2023-04-20 14:30:00

原标题:【馆长说文物】

天水伏羲庙匾额中蕴藏的文化内涵

本报特约撰稿人 刘玉璞

天水伏羲庙又名“太昊宫”,是一座专门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的明代建筑群。现存建筑建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伏羲因创画八卦,奠定中国易学基础,开启中华哲学之源、文明之源,被尊称为“人文始祖”,位列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天水伏羲庙也被人们尊称为“中华第一庙”。

八千年前,伏羲在天水卦台山观天俯地创画八卦,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哲学思想武器。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传统的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农牧业、医学、军事以及婚姻礼制、思想艺术、宗教理念、史学研究等学科的发展。伏羲创画的先天八卦,是伏羲文化的主要特征,到现在仍然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在探索、研究,并从中得到启发。

在伏羲庙内有众多的匾额,本期我们探寻伏羲庙内几块明清时期的匾额,感受天水文脉悠长。

“与天地准”匾

该匾是天水伏羲庙现存匾额中题写时间最早的匾额,悬于伏羲庙宫门,为明代天水籍著名学者胡缵宗题写。原匾已佚失,现匾额是天水木雕艺术家吴永昌先生于1988年依据所存原匾照片复原的。匾额白底黑字,阴包阳刻“与天地准”四个颜体大字,无上款,下款为“郡人胡缵宗书”。

“与天地准”出自《周易·系辞传上》。原句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准,意为等、等同(此依高亨解)。有学者或将“准”解释为标准,或解释为法则等,唯高解最贴原意;弥,意为遍,普遍;纶,意为络,包络。弥纶,意即普遍包络。此句可释为:《易》所阐述的“性命之理”是与天地运行的自然法则等同的,所以它能够包容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匾文“与天地准”,是赞颂伏羲首创的八卦,高度概括了天地万物运行之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

胡缵宗(1480年—1560年),字孝思,又字世甫,号可泉,又号鸟鼠山人,明代陕西布政司使,巩昌府秦州秦安人(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举人,明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为三甲第一名,官至翰林院检讨、苏州知府、河南左布政使、山东巡抚、河南巡抚。他爱民礼士,著于一时。在苏州任上,胡缵宗“廉洁辩治,名与况钟颉顽”,被敕封为“中宪大夫”。他是明代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学问渊博,贯古通今,文学造诣高,其文章“导源六经,肆从秦汉”。传世有《仪礼集注》《春秋本义》十二卷,《春秋集传》《读书记钞》《读六子钞》《拟汉乐府》八卷,《鸟鼠山人集》十八卷、《胡氏诗语》三卷、《愿学编》二卷、《近取编》二卷、《辛巳集》四卷、《丙辰集》四卷、《河洛集》二卷、《归田集》二卷、《雍音》《唐雅》《安庆府志》、嘉靖《秦州志》三十卷、嘉靖《巩郡志》三十卷、《羲台志》《秦安县志》《汉中府志》。其中,《鸟鼠山人集》《近取录》均入《明史·艺文志》,部分作品被《四库全书》收录。

胡缵宗的书法主要取法唐代颜真卿,其在《题颜真卿麻姑碑》的跋文中说:“鲁公之书,充溢宇宙者多矣……夫右军而后,以书名者,其惟颜也,其劲如柳,其润如虞,其严如欧阳,而其逸出于正,是则不可及尔。”胡缵宗始终把颜真卿当作取法的对象,因此,其书作宏大刚正,肃穆遒劲、酣畅淋漓。名山名寺多见其笔迹。如:山东曲阜孔庙首道牌坊上巨匾“金声玉振”、山东济南趵突泉“第一泉”石刻、江苏镇江摩崖“海不扬波”等,皆匾额书法之精品。

胡缵宗所题匾额很少署官职和书写时间。嘉靖十二年至十四年(1533年—1535年),胡缵宗在山西布政使左参政任内丁忧居家,这期间曾拜谒修葺一新的卦台山伏羲庙和天水伏羲庙,并写了《羲台记》和《太昊伏羲庙乐记》。据此推测,“与天地准”匾应是在此期间题写的。

“开天明道”匾

该匾悬于天水伏羲庙大门前牌坊正中。长3.5米,宽1.25米,厚0.12米。素边,匾心白底蓝字,上下款朱书。此匾有双上款和双下款。第一个上款为“乾隆辛酉孟秋既望”,下款为“湟中观察使者辽海杨应琚薰沐敬书”;第二个上款为“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五月吉旦”;下款为“中宪大夫宁夏府知府候补知秦州事王公重建”。

据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建置》载:太昊宫旧榜已失,会今制府杨公过此,易题名“开天明道”。这段话说明,伏羲庙大门牌坊原来匾额是“太昊宫”,后来不在了,恰好时任湟中观察使的杨应琚路过天水,于是就请他题写了“开天明道”四字。

因此,第一个上下款记载的是该匾最初的题写时间和作者,即“乾隆辛酉孟秋既望”——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十五日,杨应琚敬书。第二个上下款记载的是时隔66年后,即“嘉庆十二年(1807年)岁次丁卯五月吉旦”,时任秦州知州王赐均修葺伏羲庙时重新刻立此匾的时间。

“开天明道”四字,总结了伏羲氏的历史功绩。开,即开辟、开创;开天,为开天辟地之意,指伏羲首创八卦,从此混沌的宇宙空间有了天地之分。明,即阐明的意思;道,即规律、法则,也就是《易经》所说的“性命之理”。《易经·说卦》言:“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所以,明道,即阐明天地万物运动规律和人类死生伦理法则。综上所述,“开天明道”四字,概括了伏羲首创八卦的丰功伟绩,赞颂了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杨应琚(1696年—1766年),字佩之,号松门。出生于青海西宁,辽海汉军正白旗人。雍正七年(1729年)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乾隆时,擢山西河东道,寻调甘肃西宁道。乾隆十一年(1746年),杨应琚与刘洪绪、陈捐俸在西宁东关创设回民社学,开了青海创办民族教育的先河。乾隆十三年(1748年),修成的《西宁府新志》,弥补了“边地质野,文献无征”的缺憾,为《大清一统志》的纂修及后人研究青海地方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1754年—1757年期间,奉旨接替策楞担任两广总督,是兼辖广西地区的广东、广西两省之最高统治者,亦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后调闽浙总督,再移陕甘总督。拜东阁大学士。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任云贵总督。时滇缅间土司屡与缅人冲突,他到任后,督师攻缅。战败且虚报战功,被清廷召还,削籍逮问勒令自尽。

“开天立极”匾

该匾悬于天水伏羲庙先天殿东侧门之上。长3.38米,宽1.6米,厚0.12米。匾文蓝底金字,上款为“大清乾隆四年岁次己未仲秋谷旦”,下款为“巡抚甘肃都察院佥都御史元展成敬题并书”。四边框有浮雕图案,上边框为双龙戏珠,间施云纹,下边框为双龙戏珠,间施海水纹,两侧边为翔龙和云纹图案。

“开天立极”中的开天,为开天辟地之意;立极,指开创基业,建立帝业。《旧唐书·辛替否传》:“拨乱反正,开阶立极,得至理之体,设简要之方。”宋·朱熹《〈大学章句〉序》:“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开天立极”指伏羲始作八卦,一画开天,揭示了“天地”“乾坤”“阴阳”之道,为人们树立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大清乾隆四年岁次己未仲秋”,即1739年秋季的第二个月。“谷旦”一词源自《诗经·陈风·东之门》,诗中有:“谷旦於差,东方之源”之说。《毛传》解说:“谷,善也。”《辞海》中的“谷旦”,是表示晴朗美好的日子,即良辰之意。除了“谷旦”外,有些匾额用“吉旦”“吉日”等词汇,意义都与“谷旦”相同。

匾额题写者元展成,生卒记载不详。曾担任贵州巡抚,主要从事贵州之军政事务;1737年—1741年时任巡抚甘肃都察院佥都御史。“都察院”是明清两代最高的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都察院级别与六部相同。主要负责官员为左右都御史二人,左右副都御史二人,左右佥都御史四人(官阶约为正四品)。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清代改以又依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左右副都御史专为总督、巡抚的国衔,以方便其行事。至清雍正元年(1723年),又以六科给事中并入,合称为科道。乾隆十三年(1748年),废左佥都御史。

“文明肇启”匾

天水伏羲庙先天殿暖阁上方,有一块清代匾额,上书“文明肇启”四字。匾文绿底金字,上款为“嘉庆乙丑秋月”,下款为“州牧王赐均题并书”。四边框彩绘龙纹图案,红底蓝彩;上部中间为双龙戏珠纹,左右双龙相对;下部中间为海水仙山纹,左右双龙相对;两侧边为单翔龙,龙纹及周边间饰云朵,四角为火珠纹、折枝花卉纹。

该匾上款注明题写时间是“嘉庆乙丑秋月”,即嘉庆十年(1805年),秋月指农历的七、八、九月。匾额下款是题写者信息,书刻:州牧王赐均题并书。“州牧”是清代对知州的别称,官阶约为正六品。作者王赐均在嘉庆二年到十二年(1797年—1807年)期间任秦州知州。

“文明肇启”中的“文明”主要是指伏羲及他的部落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创画八卦,辨析阴阳,造网罟、作历法,开启的中华文明雏形,从此人类从混荒愚昧逐渐走向文明时代的萌芽特征。《贲卦彖》曰:“刚柔相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因此,八卦是文明初始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文化史上伟大的创举,它来自于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完成于肇始文明的伏羲。“肇”和“启”字意相同,为“开始、初始”的意思。“文明肇启”,简单的四个字,高度概括了伏羲的历史功德,是对伏羲巨大历史贡献的赞颂。

王赐均(生卒年不详),字桐封,一说字台斋,举人,陕西神木(今陕西省榆林县)人。乾隆四十六年(农历辛丑年,1781年)季冬选授甘肃镇番县(今民勤县)知县。乾隆六十年(1795年),知静宁州事。嘉庆二年到十二年(1797年—1807年)任秦州知州。嘉庆十一年冬授宁夏府知府,十二年秋到任。后又任庆阳知府,在任有年(查庆阳史志,均无载,所以不能确定其任职时段),遂告归。年81,卒。

《天水通史·明清民国卷》职官表记述王赐均任职概况:王赐均任秦州知州时,值州内大饥,王赐均即申文请赈,发钱数万济助贫者;主持重修伏羲庙、文昌宫及秦州东关等城垣,且多捐俸助建。道光《神木县志》记载:“赐均为人刚直,而惠待桑梓……捐廉银倡建兴文书院。”

王赐均重教兴学之举亦散见于他任过职的其他地方方志。《镇番县志》记载:“苏山书院(今民勤县北街小学)乃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邑令王赐均暨邑士庶捐置”,并由王赐均撰写了《建置苏山书院碑记》,详细记述了书院创建意图、经费来源、地址选定、建筑规模、开院总旨及对后世展望等内容。《静宁县志》也记载:王赐均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知静宁州事。翌年,以七百余金买地数百亩,在衙署东侧建“亦乐园”,并广集英才,亲自授课。随后,更名“亦乐书院”,又捐资干缗以助书院日常经费。(静宁)一时士子云集,文风大振。民感其德,于书院东侧建“王公祠”。王赐均书法既有赵孟頫的秀美,也有颜真卿的雄浑。尤其“肇”字,笔法中颜体的厚重浑博表现得淋漓尽致。

庙宇殿堂的匾额书法,应具有正大气象,才能配得上庄严肃穆的环境。伏羲是中华人文始祖,是中华民族世代敬仰的伟大贤哲,能给伏羲圣像题写匾额是莫大的机遇和荣幸。因此,天水伏羲庙的匾额都有类似的特征。王赐均作为时任秦州最高长官,题字于此,无论其人品、官德、贡献,均当之无愧。

(作者系天水市博物馆馆长)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