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身处异地的老人跨部门协调补办医保卡,于非工作日时间受理农民工欠薪投诉,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协调解决农民工拖欠工资问题,主动预约上门为孤寡、残疾、重病、高龄等特殊人群进行生存认证等援助服务……”金昌市人社局为民服务“直通车”运行1年来,架起了百姓“连心桥”,成为人社部门为民服务的一道靓丽风景。
“直通车”探索为民服务新模式
去年2月28日,全市人社系统为民服务“直通车”市、县(区)同步启动,旨在掌握新发展阶段人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共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1579件,办理业务905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1件。
为民服务“直通车”启动试运行以来,市人社局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的愁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在“直通车”运行中不断探索为民服务方式:
全市人社系统建立了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12345”,即:一个受理窗口、两块接待区域、三类受理渠道、四种服务模式、五项保障制度工作运行模式;
“直通车”推行“三全”措施畅通受理渠道,即:全业务窗口受理,建立群众诉求“首问负责”受理制度;全区域分层受理,按职责权限分类,市县区业务及时承接或转办,破除区域和层级障碍;全天候值守受理,设置24小时服务热线,保障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得以解决;
以包抓制、预约制、调度制、代办制为主的“四种服务”模式,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周值班,科级干部日值班制度,安排工作人员在“急难愁盼事项受理窗口”轮流值班,设置24小时预约服务专线电话,以“急难愁盼事项受理窗口”集中受理为主,全局所有科室常规业务受理窗口、全局干部职工均为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受理窗口;
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经研判属于“急难愁盼”事项的,经主要负责同志审核签批后,移交相关科室(单位)或县(区)人社局办理;对每一件“急难愁盼”事项确定一名包抓领导、一个牵头科室,切实做到工作推动有牵头人、工作对接有联系人、工作落实有责任人。
如今,“直通车”又推出了“代办制”。
“代办制”是金昌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为了快速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项推出的新举措,要求干部职工树立人人都是服务窗口的理念,群众在常规窗口反映“急难愁盼”事项时,各常规窗口可就地转化为“直通车”“急难愁盼”事项受理窗口。让群众在哪里反映问题,就在哪里“上车”,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直通车”带来的便利。
“直通车”探索为民服务新路径
信访事项,往往是令工作人员头疼的事、棘手的事,但恰恰也是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如何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正是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设立的初衷。
为民服务“直通车”运行以来,市人社局不断转变工作思维模式,着力增强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意识,积极推动信访工作与“直通车”并轨运行,取得明显成效。
杨师傅是一名退休职工,1972年因单位厂房失火造成全身大面积烧伤,虽经单位及时送医全力抢救后得以保生,但留下了终身残疾。伤情稳定后,杨师傅便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后来因其所在企业破产倒闭,杨师傅一直未按“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多年来只能自掏腰包看病吃药。为此,杨师傅也多次到信访部门反映过情况,但因没有合适的单位为其办理“老工伤”纳入事宜而暂时搁浅。
去年9月,杨师傅再次来到人社部门,要求解决其“老工伤”纳入问题。为彻底解决杨师傅的“愁事”,市人社局决定启动“直通车”服务模式。经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调取其原始资料、查找“老工伤”人员政策依据、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最终使这件事情得到有效解决。受伤50年了,杨师傅的“老工伤”得到了圆满解决,他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连声感谢人社局工作人员。
引导人社干部带着情感和责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学会从源头找问题,从政策上找突破口,确保把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事项办实办细办好,努力让人民群众通过“直通车”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实转变了“一遇信访事项就推、一见信访群众就烦”的现象,是金昌人社着力践行“六个转变”取得的新成效,也为更好地发挥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作用开辟了新路径。
“直通车”为民服务受赞誉
如何将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开向民心最需要的地方,真真切切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是金昌人社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运行以来,坚持以助力发展、改善民生为主线,用勇于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破解难点、堵点,治愈了民生系统的大量疑难杂症,实现了“让群众办成事满意、办不成事也满意”。
近期,市人社局工资福利科在业务审批过程中,发现金昌市永昌生态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没有享受到国家规定的环境监测津贴,在向市生态环境局初步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单位详细了解情况。得知永昌生态环境监测站2021年之前,由永昌县财政发放环境监测津贴,划转到市上管理后因清理津补贴暂停发放。
该不该享受津贴,政策说了算。该享受什么等级,事实说了算。为此,市人社局工作人员深入到永昌生态环境监测站涉补人员工作现场进行实现察看、实景感受,深入甘肃联凯生物科技公司5号车间固排取样点、金化瓮福公司排放烟囱70米高空取样点,到水质、大气、土质分析实验室实地察看,认定工作人员接触多种有毒有害试剂、溶液,按照政策及时为他们审批了一类环境保护监测津贴,用温暖的审批服务缓解他们的辛劳。
事非经过不知难。一年多来,市人社局干部职工始终践行人人是窗口、处处有服务的理念,主动问需于基层,靶向服务,为基层送政策、送服务、想办法、解难题,真正做到与基层“心贴心”“零距离”。
“打工这么多年了,主动联系给我们经济补偿,这还是人生第一次”,家住金川区广厦花园的赵生昌高兴地说道。
原来,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处即将转战新疆哈密。市仲裁委工作人员在办案中得知消息后,立即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新疆新成立的项目部只接收45岁以下人员,其他人全部解除劳动关系,赵生昌就是其中一员。工作人员3次组织职工召开座谈会,既办理案件又宣传政策,确定了繁简分流工作方案。把仲裁庭“搬”到企业,现场办案,现场制作送达仲裁文书。补偿金在1万以内的26人,全部案外调解,由单位随即支付补偿金。补偿金在1-5万元的83人,组织双方协商一致后置换仲裁调解书处理。补偿金在5万以上的33人和涉及工伤待遇的6人,由仲裁委通过简易庭审程序进行调解。对9人养老保险补缴的仲裁诉求,移送参保地徐州仲裁委处理。历时不到2个月,752.1万元补偿金全部补偿到位。
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是工作通道,更是一心为民的精神象征,解决群众头痛事的“诊疗车”。
梁女士向“直通车”反映,因年代久远、部分原始资料缺失,自己面临退休但3年待业期间临时工工龄无法认定。仲裁委工作人员立即立案深入企业调查,找主证、核人证、挖旁证,从家属档案中寻找线索,从已退休人员中挖掘事迹,从单位多年的工作日志中核证事实,前后用一周时间为梁女士解决了“揪心事”。
像梁女士这样通过直通车受理,仲裁委工作人员抽丝剥茧梳理查证,确认待业期间劳动关系的案件有31件,全部有速度、有温度的妥善解决。
“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群众的愁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办细办实办好!”现如今,市人社局领导班子形成了共识。
为民服务无止境。“直通车”真情为民服务,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百姓的心田。未来,市人社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打造“直通车”这一为民服务“新品牌”,确保群众反映的事项事事有回应、件件能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直通车”上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用人社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催生人与社会的深度和谐!(马俊才 曹燕 屈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