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新闻】最近很多网友热议德龙 S2全自动咖啡机怎么样,质量好吗?今天小编就采访几千位消费者,他们好多人都认为这个产品上档次,做工精致,材质真实,手感非常好,很合适,质量非常好,中意。当我拿到包裹的时候就感到很意外,好重好大,打开一看,真的被震撼到了,硕大的前置啊!确实重,说明用料到位,做工也很精细。配件很齐全,送了很多东西,因为是6分主管,安装有点麻烦,要热熔机,装上后霸气十足啊,哈哈哈双十一买的,到货很久了。今天才有时间安装,过滤器很好,安装简单,都是自己一个人装的。刚装上就试了水压正常。产品真心不错。不懂的服务解答也很快。服务一级棒,五星推荐!!!
德龙S2咖啡机昨天才买的咖啡机,今天早上10点就送到家了,真是快啊,小哥还送到家门口,服务真是好迫不及待地打开,安放到位,磨了第一杯咖啡,真方便,真好,!2.德龙咖啡机S2和S3的咖啡机子看起来很精致,造型也好看,方便上手,早上起来做咖啡一键操作傻瓜式操作太容易上手了,从买到家每天早上都冲一杯,智能快捷用了两次才做的评价,质量很好,机器声音小,功能很强大,打磨的很细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大者愈大”,中国制造业靠什么形成了这样的规模优势?如何找到新的优势?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双轮”驱动量质齐升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9.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9%,表现亮眼。
部分细分行业加快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支撑了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据统计,化学产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的比重从2010年的23.5%上升至2020年的28.8%;代表新兴产业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增加值占比从2010年的6.5%上升至2021年的7.6%,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产业表现相对平稳。
“传统产业竞争力提升和新兴产业的加快崛起共同支撑我国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张,始终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说。
正在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对于中国是否还是“世界工厂”的讨论热度很高。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在中国建厂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吸引各类资本来投资建厂,形成了中国制造业在产能和产量上的规模优势。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认为,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经历了两次大蜕变,第一次是依靠庞大的市场优势、劳动力优势、原材料、土地和能源优势、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优势等,吸引了全球制造业企业投资建厂,实现了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低端制造环节向我国梯度转移,制造企业主要从事面向我国市场的产品制造和面向全球市场的“三来一补”等产品制造,企业更看重的是我国工厂的成本优势。
第二次是靠产业链集群优势、物流供应链优势、生产技术优势、产业工人优势、产业配套环境和政策优势等,实现了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整体在我国的布局,企业的产品制造既面向我国市场也面向全球市场,我国工厂具有生产效率高和生产成本低的双重优势。
当前,从区域上看,各地都积极发展制造业。东部地区加快转型升级,率先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优势大省地位继续巩固,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中部地区和部分西部地区迅速崛起,四川、安徽、江西等在全国制造业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成为接续工业增长的“后起之秀”。“从区域上看,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若干经济增长极正在形成,成为拉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关兵说。
辩证看“大”与“强”
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有超过四成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
业内常说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因而不少人认为规模优势并没有多大用处。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副部长许召元表示,制造业产业的技术进步有一个很重要的“干中学”效应,很多产品生产规模越大,就越容易在生产中完善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我国制造业规模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中生产效率的优势就有了重要基础,这包括产业配套优势、产业规模优势等,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我国制造业的“大”为“强”提供了坚实基础。赵刚认为,“大”使得我国制造业形成了规模经济优势,很多产品订单只有在我国才能实现大规模、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例如,同样一个机电或装备类产品在中国制造,原材料充足、磨具能就近配套、整机可实现量产。
“大”能为制造业技术进步提供更多资金、人才和应用场景,推动我国制造业加快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研发设计、高端生产装备、先进工艺设计、先进基础材料水平,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
“大”还能为中国品牌崛起提供更多有力支撑。近年来,中国制造正在成为高质量、高效率、高性价比的代名词,为中国本土品牌做大做强并形成全球影响力打好了基础。
我国制造业规模大、门类齐全,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制造业韧性较强、回旋空间大、抗风险能力强,这一点此前在应对突发疫情、复工复产中体现得较为突出。此外,“新领域新赛道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有制造业基础上的延链补链强链进行延伸,或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通过数字赋能等方式衍生的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健全的制造业体系为我国未来产业的选择和培育提供了更多空间。”关兵说。
专家认为,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是指我国制造业的产能和产量大,但在产品研发设计、高端生产装备、先进工艺设计、先进基础材料、高端品牌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与美国、德国等相比,我国还不是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从做大到做强,从量变到质变,关键的两个因素是技术进步和企业品牌打造,让我国制造企业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具有更强竞争力。
打造竞争新优势
得益于浪潮海岳企业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山东方原集团用工减少40%左右,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60%,产品质量一致性明显提升,成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首家标杆桥隧装备制造智能工厂。
当前,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高的优势比较突出,依然具备产业链集群、物流供应链、生产技术、高素质产业工人、国内市场、产业配套环境和产业政策等优势,进一步正向增强了规模经济优势,但生产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我国制造的新优势要靠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提升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绿色制造方面的比较优势,吸引全球制造业企业持续扩大投资建厂。
赵刚认为,在高端化方面,要发挥我国在清洁能源、核能、电动车、新型交通、船舶、装备制造、电子家电产品、移动通信等领域品牌、技术研发和整机制造优势,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我国形成产业链集群。在智能化方面,应发挥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先发优势,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工厂、“灯塔工厂”,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借助数字技术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规模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协同能力,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供应链协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中国制造业更具竞争力的效率和成本优势。
传统产业在制造业中占比达80%,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但当前,各地更加重视新兴产业。对此,关兵表示,新兴产业整体还处于发展阶段,短期内仍难以填补传统产业的空白,制造业发展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高度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优势,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引领未来增长的新引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我国制造业巩固已有优势,找到新优势,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关键路径是技术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筑牢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一是‘守正’,要继续提升我国产业链集群竞争力、供应链效率、产业工人技能和品牌影响力,保持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组合优势。二是‘创新’,要着力打造创新链,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打造全球知名品牌,形成制造业新的竞争优势。”赵刚说。
近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比例达95.2%。
“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在会上透露,2022年,小学阶段,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01.39万人;在校生1.07亿人。初中阶段,全国共有初中5.25万所。全国初中招生1731.38万人,在校生5120.60万人。另外,202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在投入和保障方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马嘉宾指出,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资金共计605亿元,其中学前教育发展资金230亿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资金300亿元、普通高中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补助资金70亿元和特殊教育补助资金5亿元,支持引导各地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和完善普惠保障机制,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同时,2022年教育部完成2万余所小区配套园治理工作“回头看”,新增普惠学位约50万个。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依托48所部属高校和相关专业机构托管帮扶115所县域高中,带动地方高校和区域内优质普通高中托管帮扶1635所县中。
眼下正值“金九银十”招聘季,线上线下大规模招聘活动接连启幕。2022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已于日前启动。与此同时,多地多部门加快“上新”更多稳就业促就业举措,助力企业稳岗扩岗、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1至8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98万人。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16至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7%,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经济延续恢复态势,援企稳岗和就业帮扶政策持续发力,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下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
不过,就业压力仍不容小觑。据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介绍,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并存。特别是部分地区疫情散发,出现市场岗位需求减少,部分招聘求职活动取消或延后。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获悉,进入“金九银十”招聘季,稳就业举措频频“上新”,进一步托稳就业基本盘。
——搭平台 大规模招聘接连启幕
9月6日,长沙县首家“社区就业服务超市”在星沙街道仙塘岭社区正式挂牌。超市内综合服务区、信息发布区、招聘面试区、岗位自选区等板块有序排列;提供的“商品”有岗位信息、招聘会信息、技能培训等,且全部免费。目前,“就业服务超市”常驻企业500余家,提供有效岗位8000余个。
9月份以来,湖南紧锣密鼓开展秋季就业招聘行动。其中,9月启动的“国聘行动”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稳岗扩就业示范带动作用,预设招聘展位60个,预计提供岗位1200个左右。
这并非个例。眼下,各地招聘活动如火如荼展开,搭建就业“快车道”。吉林聚焦“小规模、多频次、精匹配”,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开展“就业援助直通车”“送岗大篷车”“就业驿站”“送岗上门”等活动。河南打造“就业红娘”直播间,举办多频次“人才夜市”,开展“局长直播带岗 助力招贤纳才”专场活动,多渠道拓宽就业岗位。
人社部日前正式启动2022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首期推出62场特色服务活动。包括制造业、电力新能源、互联网、金融、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等24场不同行业、区域、人群线上专场招聘会,10场直播带岗活动,6场就业指导直播课,3场高校毕业生政策宣讲直播(录播)课,19场线下专场招聘会。
——拓空间 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入驻这个场地时,我们获得了办公场地房租和物业费减免的政策支持,不仅实实在在降低了运营成本,也增加了发展信心。”位于成都郫都区菁蓉镇的四川中土检测检验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杰说,作为青年大学生创业团队,公司从成立之初就得到了政府多项政策支持。
据了解,郫都区组建了24小时“菁蓉管家”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需求对接等“一对一”服务,在全面落实税收减免、社保缓缴、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普惠扶持政策基础上,对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提供补贴。为了降低创新创业门槛,还打造了集孵化办公、成果转化和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低成本大学生创新创业聚集区。
创业带动大量就业,创新成就众多创业。
9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拓展就业空间,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经济新动能。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培训支持、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社部拿出系列举措,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开辟就业新空间。
地方上,重庆发挥就业服务联盟、创业联盟、培训联盟作用,整合企业岗位资源、创业项目资源和全市400余家培训机构资源,高效开展人岗精准对接、全流程创业服务和针对性职业培训。甘肃实施“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聚焦困难群众特点,精准推送一批优质创业项目,吸引就业困难人员积极参与。
——扩需求 助力企业稳岗扩岗
企业有需求、有订单,才能稳定发展,持续稳岗扩岗。随着稳经济举措的加快落地,不少企业迎来一波订单高峰,也激发了用工需求。记者近日在“世界工厂”东莞采访发现,不少企业都有增员需求,对高技能人才更是求才若渴。
广东安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准备将设计研发人员从230人增加到350人。“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机电自动化等方向的人才,企业都很需要。”公司董事长助理张成英说,目前,制造业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和发展机遇都很不错,希望更多人才能来一展拳脚。
“公司今年已新增就业500多人,增幅超过25%。”位于长安镇的东莞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冬森说,公司正大力开拓新能源市场,获得了比亚迪等大客户的订单,预计产值可从去年的8.3亿元增至今年的10亿元以上。“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有人来工厂应聘。我们一直被追着交货,人员充足对企业满产达产十分重要。”
“在扩大有效需求、提振市场信心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和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覆盖范围,激发企业活力。”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认为。
记者了解到,陕西开展稳就业促就业“9+1”专项行动,涵盖民营企业稳岗拓岗专项行动等。甘肃开展“援企稳岗 服务千企”专项行动,深入受疫情影响严重的2280家中小微企业,采取上门服务、用工指导以及“陇原惠岗贷”低息资金扶持等方式,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稳岗扩岗,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湖北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表示,下一步稳就业要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做好高校毕业生的靶向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持续开展对已毕业未就业学生的就业跟踪。合理引导和培训提高职业专科本科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拓宽职业发展通道,加强产学研互动,实现劳动力的均衡充分就业。此外,还要完善大学生、农民工、灵活就业劳动者等群体就业保障体系,创造公平、稳定的就业环境。
“要针对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就业指导,围绕人才培养、开展职业规划、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就业信息对接等环节进行优化。同时,鼓励引导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有序引导人才合理流动。”李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