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门诊】
关注孩子“小情绪”
安翠霞
青少年由于独立能力、自控能力、适应能力等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时,家长不妨试试这样做:
第一,了解孩子焦虑、烦躁的原因,不应进行过多的指责和埋怨,否则容易让孩子产生父母对自己不关心、不理解的想法,产生对立情绪,以至于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或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第二,允许孩子有适当的情绪发泄,如适当发脾气、哭泣等。同时,可用温和的言语和肢体进行安慰,如用拥抱、抚摸等方法平息他们的情绪波动。此时不要急于告诉孩子应该或必须怎么做。
第三,协助孩子解决现实问题和挫败感。如学习压力、人际交往、适应不良等。
第四,关注孩子当下的情绪,善于沉下心来倾听孩子的诉说,给予恰当的鼓励。切忌拿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或拿既往的问题说事。可以直观表达你的感受和期望,并帮助孩子梳理情绪,化解心结。
第五,当发现孩子情绪不佳状况超过两周,甚至出现自伤等危险行为时,一定要咨询专业精神心理医生及早干预,切莫讳疾忌医。
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容器,当不良情绪积累过多没有疏泄出去,久而久之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反应。
青少年平时也要学会合理发泄情绪,方法有如下几种:
1.可找寻信任的同学、朋友、亲人,倾诉内心的烦恼。
2.在表达或疏泄情绪的方式上,做到既不伤害到自己,也不伤害到他人。
3.可以在一个安全私密的空间表达自我的情绪,如写日记随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不良情绪;也可以听听音乐、唱唱喜欢的歌曲等,抒发情绪,转移心境。
4.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抗压能力。每次锻炼需要坚持30分钟以上,如跑步、快走、做操、瑜伽。如果在家运动,注意不要影响家人及邻居的休息。
5.当情绪波动、静不下来时,可做做冥想或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正念减压训练等,及时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