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理论】发挥高校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作者/ 时间/2023-05-23 09:15:01

发挥高校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高学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业高校应充分发挥作用,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上助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将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农业高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助力乡村挖掘多种功能和价值要素,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培育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重点要强化第一产业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供给,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建设规模化的农业现代产业园打好基础;要为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方案;要完善第二产业的服务体系,打开第三产业的增益格局,让农村走出一条产业贯通、城乡融通、文旅会通、商贸互通的产业振兴之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在服务农业人才工程现代化上助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力资源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农业高校要加快高素质农业人才培养,不仅要让大学生成为“一懂两爱”、乐于返乡、干事创业的人才,而且要通过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和家庭农场主、致富带头人、新型农业组织经理人等一系列急需紧缺人才的培训,让他们成为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和留得住、用得上、靠得着的农业人才,真正发挥农业技术“田秀才”、种地务农“好把式”、农村管理“当家人”、农民致富“带头人”作用。

在服务农业机械工程现代化上助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是提高农业生产效能的开路先锋,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的有力依靠。没有农业机械现代化,就无法保障土地利用集约化、农业生产规模化、科技推广连片化、产业园区高效化。面对坡耕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园布局、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一系列打造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如何通过集成机械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一机多用、高效便捷、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的多元化多样化农业生产机械,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农业生产需要,实现农业装备工程现代化已成为摆在农业高校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服务农业种子工程现代化上助力。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我们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农业高校一方面要全力做好我国原有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鉴定与保存;另一方面,要充分应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技术,育成大量适合我国粮食生产的优良种子,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法宝。

在服务农村生态文明现代化上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如何让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自然禀赋,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就需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成最大动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迫切需要农业高校在加快农业绿色转型上研发新技术、找到新突破,一方面要紧紧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上找到更佳方案,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另一方面,要在生态保护、植被恢复、林草种植、林下经济等方面集成新技术、取得新进展。

 作者为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本文为2020年度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现代乡村社会治理背景下甘肃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0YB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